韓愈經學研究之現狀

2023-09-07 11:05:25 來源:  作者: 周靜
play

  以下內容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韓愈經學考》(著者 周靜):

  唐代文學藝術的研究,世為顯學,近年尤為繁榮。而唐代經學研究,則相對衰微,具體關于韓愈經學的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很多人認為,韓愈經學乃或唐代經學皆微不足道,不足一論。故迄今為止,尚無關于韓愈經學研究方面的專著問世,而留給學術界些許遺憾。

  吳文治先生編輯的《韓愈資料匯編》共四冊,搜集從中唐至五四年間有代表性的五百三十余家,包括詩文集、筆記等近六百種的研究成果,洋洋數百萬言。其內容涉及到對韓愈全集的整理箋注、生平思想、文學主張、歷史地位、韓學史等各個方面。趙永建先生曾編《韓愈研究論著索引》,收集了從1977年至1997年間的韓愈研究論著就達85種,從中可窺一斑。其后,隨著韓學研究的蓬勃展開,成果亦很豐碩。如有馬通伯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錢仲聯(lián),馬茂元校點《韓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劉真?zhèn)?,岳珍校注《韓愈文集匯校簽注》(中華書局,2010年)等對其文集的匯校簽注,更有劉國盈《韓愈評傳》(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吳文治《韓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卞孝萱等《韓愈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張清華《韓愈大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李長之《韓愈傳》(東方出版社,2010年)匡亞明主編的《韓愈評傳》、方烈文主編的《韓愈研究》、陳克明的《韓愈述評》,等對其進行綜合的研究評述。

  另外,臺灣主要有羅聯(lián)添的《韓愈研究》(臺灣學生書局出版,1977年)、鄧國光的《韓愈文統(tǒng)探微》(文史哲出社出版,1992年)、羅克典的《論韓愈》(臺北國家出版社,1982年)、鄒小軍的《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王基倫的《韓柳古文新論》(里仁書局出版,1996年)等。同時,不少外國學者對韓愈研究亦有涉獵,主要有美國人狄百瑞、威廉西奧多合編的《傳統(tǒng)的來源》(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60年)、哈特曼?查爾斯的《韓愈研究》(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6年)、包弼德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日本學者平岡武夫主持編纂的《唐代史料稿》、《唐代研究指南》1,川合康三在研究中唐文學時,也較多地涉及到韓愈。

  另外美國還有一批學者熱衷韓愈研究,漢學家倪豪士在《試論美國對韓愈的接受(1936-1992年)》中指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韓愈研究在美國呈興盛之勢,形成研究熱潮。據倪豪士統(tǒng)計,截止二十世紀末,美國對韓愈的研究專著有15本,論文有21篇,明顯多于對柳宗元研究的5本專著和14篇論文。除了倪豪士之外,還有蔡涵墨(Charles Hartman)、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及美籍華人陳榮捷、陳幼石等,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蔡涵墨于1986年出版了《韓愈和唐代對統(tǒng)一的追求》,該書從政治、哲學、和文學等方面對韓愈作了全面深入的評述,成績斐然。宇文所安側重韓愈文學之成就,而陳榮捷先生則關注韓愈對新儒家產生的影響,認為韓愈在儒學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美籍華裔學者陳幼石在《作為古文學家的韓愈》(Han Yu As a Ku-wen Stylist )一文中,對韓愈古文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

  除了有大量的專著之外,單篇論文不勝枚舉。據張清華先生2000年發(fā)表的《二十世紀的韓愈研究》一文所統(tǒng)計,近二十年發(fā)表的韓愈研究的論文達550篇之多2。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韓愈研究仍為顯學。搜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從2003年至今,有關韓愈研究的是850篇論文,可謂是成果豐碩。

  而搜索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至今僅針對韓愈研究所作論文只有2篇,一是徐加勝的《韓愈的道統(tǒng)及其宗教性詮釋》,另一篇則是周敏的《韓愈詩文研究》。從1999年至今的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中,有關韓愈的有43篇,內容大多為對韓愈詩歌文學之研究,而無一篇對韓愈經學思想作單獨的研究。從2003年至今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有關韓愈研究的論文850篇,涉及韓愈經學思想之文章亦不過27篇,包括韓愈的道統(tǒng)思想、排佛理論及其心性觀等。其中單純韓愈經學之研究,僅3篇而已,由此可窺韓愈經學研究之現狀。

  目前關于韓愈經學的研究成果,主要限于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儒學史、經學史或哲學思想史,以及韓愈傳記研究等相關專著中的一部分,僅在部分章節(jié)稍有涉獵提及。如謝無量《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1916年)、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9年)、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人民出版社,1998年)、劉蔚華、趙宗正《中國儒家學術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姜林祥主編《中國儒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龐樸主編《中國儒學》(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姜廣輝《中國經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任繼愈《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著作,以及各種版本的韓愈傳中,對于韓愈的經學思想都有或多或少的間接論述。

  另一種形式,是單篇論文。主要有:段承校的《論韓愈在經學史上的地位》3,高明峰的《論韓愈、李翱的經學貢獻》4,王宏海、曹清林的《韓愈、李翱的經學思想透析》5,章權才的《韓愈道論在經學史上的地位》6,唐明貴的《論韓愈、李翱》7,查屏球的《韓愈真?zhèn)慰肌?,李最欣的《提要補正》9,劉紅旗的《柳宗元與韓愈經學思想之比較》10等,還有部分博士、碩士論文也有涉及,如張巍的《中晚唐經學研究》(山東大學,2008年)、陳培文的《論美國漢學界的韓愈研究》(華東師大,2011年)等。

  不可否認,以上成果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探討了韓愈的經學思想及其在經學上的貢獻,不僅對韓愈經學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而且其中不乏卓見,為我們進一步探討及深入研究提供了許多啟示,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既不全面,亦欠深入。如高明峰的《論韓愈、李翱的經學貢獻》,僅從韓愈舍傳求道方面分析了韓愈的經學思想,明顯不夠全面。劉紅旗的《柳宗元與韓愈經學思想之比較》,亦只是對韓愈的舍傳求經略有敘述。即如各家著力較多的《論語筆解》,論證也是如此。如查金萍有《淺談》一文,雖對《論語筆解》的著者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現存《論語筆解》是韓愈所著《論語注》與韓、李《論語筆解》的綜合,其中可能亡佚了一些材料,也可能有后人增補的一些材料,但總體來說為韓愈、李翱所著,仍然屬于“淺談”。所以查屏球在《韓愈真?zhèn)慰肌芬晃挠种赋觯墩撜Z筆解》既非偽作,又非韓愈原本,而是宋人對“韓愈《論語》注十卷”的整理本。李最欣在《論語筆解提要補正》中,則對原有《論語筆解》之《提要》進行了辨證,對《論語筆解》的卷數問題、成書時間及著者問題等方面,雖然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也沒有最終解決問題。再如唐明貴在《論韓愈、李翱之論語筆解》中,雖對《論語筆解》的著錄及內容稍有分析,但并未深入探討其中蘊含的韓愈的經學思想。關于《論語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則是唐繼添先生于2010年至2012年連續(xù)發(fā)表的三篇文章,分別就《筆解》的解經特色、學術思想、成書背景及語言特色進行了分析。其它成果如上所述,主要就是對韓氏道統(tǒng)、排佛理論的論述,多數屬于通論性質,面上的總結較多,而深入的探討顯少,猶如蜻蜓點水,深入不夠。

  概言之,韓愈經學雖大體上獲得學界認可,但前人對韓愈經學的研究較為分散又缺乏系統(tǒng);具體的析論雖有,但都沒有對其文集中的經學資料做深入挖掘和具體分析,對韓愈經學思想產生的原因等問題亦少有探究。如此,僅憑這些成果,還不足以對韓愈之經學進行全面、深入的把握。因而,通過具體材料系統(tǒng)考察韓愈的經學,是一項極有價值,而且十分迫切的工作。該著作試圖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散見于韓愈文集中的經學資料作較全面的搜集,本從而對其經學思想進行剖析研究,以推動唐代經學研究之深入發(fā)展。

  作者簡介:

  周靜1977年4月出生,山東臨沂人,歷史學博士,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

  1 參見陳玉蘭《韓愈思想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1。

  2 張清華:《二十世紀的韓愈研究》,《周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1期。

  3 《懷化師專學院學報》,1999年1期。

  4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期。

  5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6 《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1期。

  7 《孔子研究》,2005年6期。

  8 《船山學刊》,2007年3月期。

  9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3期。

  10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5期。

  著作全文鏈接:https://pan.baidu.com/s/156lE9LyGv9ARExJW_29zzg?pwd=1234

初審編輯:李洪鵬

責任編輯:鄧夢嬌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