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榜樣在行動|張士才:仗義疏財用愛心傳遞孤兒求學希望

2025-06-07 12:10:00 來源: 大眾網(wǎng) 作者: 劉星元
play

  張士才,男,1968年12月出生,蘭陵縣郵政局仲村支局投遞員。一個人,一輛車,一份職業(yè),一貫堅守。春夏秋冬,他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余年的跋涉飛雪傳薪;嚴寒酷暑,他用愛心澆灌著孩子的希望,一路相伴孤兒的求學路。

  2000年,33歲的張士才來到蘭陵縣郵政局大仲村鎮(zhèn)郵政支局工作,在投遞郵件的路上一走就是20余年。2005年,像往常一樣收發(fā)信件的張士才來到距離鎮(zhèn)上5公里的陶主院村,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托他把幾張沒裝信封的信紙送給鎮(zhèn)上一名工作人員,并囑托他一定要將這封求助信收好送到?;氐街Ь执蚵犚环?,張士才得知這名工作人員早已調離了鎮(zhèn)上,幾經(jīng)周折,根本無法取得聯(lián)系。想起小姑娘殷切的眼神,張士才打開褶皺的信紙,希望自己能幫上忙。

  寫信的孩子叫黃萍,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她母親就因病去世,父親另娶,便把她留在姥姥家,從此失去了聯(lián)系。從不滿兩個月到十幾歲,她和姥姥相依為命,后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了小學、中學。懂事的她既幫助姥姥料理家務,又不耽誤看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眼看馬上就要升高中了,可困窘的生活和高昂的學費,讓她面臨輟學的風險。思來想去,黃萍想到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希望這封信能讓她繼續(xù)與知識為伴,同命運抗爭。

  讀信的時候,平時再苦再難不說一聲累的張士才流下了眼淚,他被小黃萍的故事打動了。張士才自己家里有三個孩子,還要照顧4位老人。當時最大的孩子讀初三,兩個小的還在讀小學,家里只有2畝地,妻子不但要耕種和照顧家庭,還要打零工補貼家用,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而他自己每個月收發(fā)報紙和信件的收入也只有300元。在這種情況下,張士才沒有過多猶豫,毅然接過愛心棒,決定用自身微弱的光照亮黃萍的求學路,幫助她完成大學夢。三年里,張士才每年主動負擔小黃萍近2000元的學費、生活費,關心黃萍的學習生活狀況,鼓勵她安心讀書,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張士才的熱心幫助下,勤奮懂事的黃萍沒有了后顧之憂,三年后,她成功考取了山東大學。欣慰開心的同時,張士才的擔子更重了,盡管在大學期間黃萍自己打工可以賺些錢,但還是無力承擔全部的學雜費用,于是張士才節(jié)衣縮食,先后兩次把攢下的近4萬元錢打到黃萍卡上,幫助黃萍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并順利保送到本校公費讀研。張士才終于用自己的愛心和毅力幫助黃萍圓滿完成了她的大學夢,改變了她原本貧苦的命運,幫助她走向了光明的未來。

  如今,黃萍長大了,研究生畢業(yè)后在深圳成家立業(yè)。每當說起這件事情,張士才總是開心地笑著。他說:“那個時候,了解到孩子艱辛的狀況,就想著無論如何也得幫她上完學,這孩子也爭氣,沒有辜負我這些年的心血?!?/p>

  張士才先后被評為“蘭陵好人”“臨沂好人”“山東好人”“臨沂市道德模范提名獎”。(通訊員 劉星元)

初審編輯:魏振彬

責任編輯:鄧夢嬌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