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振彬
責任編輯:鄧夢嬌
大眾網(wǎng)記者 林鵬 王金慧 通訊員 孔維克 孟磊 臨沂報道
在徐德金的竹編加工廠,幾名年逾七旬的老人,分工協(xié)作:破竹、打底、編制……盡管歲月在他們臉上刻滿了滄桑,手藝人卻是一絲不茍,專注的勁頭令人心生敬意。
今年63歲的竹編匠人徐德金,家住蘭陵縣蒼山街道竹龍橋村。
竹龍橋村名字的來歷,相傳有兩種說法。一者,村東頭有座長橋,曾被大片竹林所覆蓋,遠遠望去宛若長龍,因此得名“竹龍橋”。二來,大橋曾經(jīng)垮塌,當?shù)厝酥匦薮髽颍蛑T位百姓出力甚多,也叫“諸龍橋”。
不論如何,竹子曾在竹龍橋村被大面積種植,是不爭的事實??可匠陨剑蛑竦酶?。在以前,竹龍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竹編,成為竹龍橋村人代代賴以生存的根基。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半個世紀前。彼時,只有十多歲的徐德金,整天跟在爺爺身邊,學習用竹子編制作“牛籠嘴”。過去,牛是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為了讓牛在耕作時不到處啃草影響耕種效率,遂在其嘴上套上“?;\嘴”。
“我老爺爺有個竹園,大片的竹林,為做竹編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材料?!倍δ咳炯游蛐詷O佳,徐德金年紀輕輕就掌握了一手制作竹編的技藝。除了“?;\嘴”,笊籬、篩子、竹帽……在這位心靈手巧的手藝人那里,竹子最終會變成百姓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工具。
幾十年前,竹龍橋村編制的“牛籠嘴”,可謂遠近聞名?!胺綀A幾百里都來買,全村一年要做好幾萬個。靠賣竹編,我們村老百姓日子過得比較富裕?!被叵肫鹬颀垬虼逶?jīng)的輝煌,徐德金念茲在茲。
這種情結(jié),成為徐德金堅守竹編的重要動力。離開學校后,徐德金拾起了竹編,靠這門手藝活養(yǎng)家糊口。“我們在家里把竹編做好后,商販們就上門收購?!毙斓陆鹫f。后來,徐德金不滿足于現(xiàn)狀,開始嘗試單干。他曾騎車、拉地排車到棗莊等地去賣竹編,日子越過越紅火。
上世紀90年代,徐德金買了三輪車,上門收貨外出送貨。隨著訂單數(shù)量激增,他開始雇人做竹編。屈指算來,三十余年過去了。直到現(xiàn)在,竹龍橋村周邊還有六十余名村民為徐德金供貨?!岸际?0歲以上的人,年紀最大的手藝人,年齡超過90歲。少的時候一天能掙30元,多的時候能賺70塊。”在徐德金的努力下,竹龍橋村竹編如今再次“龍?zhí)ь^”,讓老人們重拾手藝,坐在家中不僅解悶,還能增加收入。有徐德金帶頭,老手藝人們一臉笑意:“只要干得動,我們就繼續(xù)做下去。”樸實的話語,是對老驥伏櫪最生動的注解。
口耳相傳,徐德金的竹編名氣越來越大,不僅走出臨沂,到了淄博、濟寧、棗莊,還走出山東,被賣到了甘肅、吉林、遼寧等地。為了跟上時代需要,徐德金歡迎網(wǎng)絡主播到他的竹編廠進行現(xiàn)場直播。并嘗試制作竹籃、小竹筐等產(chǎn)品,以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看到大家有活干、有錢賺,徐德金欣喜之余又有擔憂:“等我們這代人走了,竹編怕是要在竹龍橋村失傳?!比缃瘢谏n山街道的幫助下,徐德金經(jīng)過積極申請,成為縣級非遺“徐氏竹編”傳承人,傳承老手藝的信心更足了。
離開竹龍橋村時,老人們?nèi)匀粚W⒂谑诸^的竹編,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