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大學的“校園巴士”
已經(jīng)畢業(yè)的臨沂大學學生王凱,投資近60萬在大學校園里開行了7輛電動“校園巴士”。運行一年后,這7輛車一天可以有600多元的毛收入,但是由于電動車輛不能參加保險,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能得到保險公司的賠付,這讓他非常憂心。
“校園巴士”是否便捷師生各有觀點
4月16日,在臨沂大學校園里,校園巴士司機王迪開著車由北向南而來,這輛車是敞篷的電動車,除了司機外,最多坐10個人。他說,開這個車已經(jīng)一年多了,同學們坐車一人一次2元錢,也可以辦卡,一次0.8元。一路上,有5名學生坐車,有2人給了錢,另外2人則刷卡,其中也有王迪認識的,他也就很大方地給免了票。王迪說,現(xiàn)在有6輛校園巴士在運行,另有一輛報廢了,主要集中在同學們上課和下課的時間段。
物流系大二學生汪潔說,臨沂大學的校園是比較大的,從宿舍到教室上課,有時候甚至要走上半個小時的時間,自行車又不太好放,校園巴士非常方便,縮短了他們上課的距離。
據(jù)學校的老師王煥全說,由于校園比較大,很多老師即使住在學校家屬院里也要開車上班,有了校園巴士,環(huán)保方便,不用占用很多停車位。
但是,大二學生徐鵬飛說,他覺得校園巴士并不是很方便,上下課的時候比較多,平常的時間則比較少,首先并沒有固定的站點,不知道多長時間一輛,不如自行車方便。
“校園巴士”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
王迪是物流學院大二的學生,是??疲綍r學習不是很忙,以前閑下來就打游戲或者睡覺,但是現(xiàn)在有時間就開車,除了能自食其力,還能多跟同學交流。王迪說,這項工作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挺好的。
但是也有家長認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此王凱表示,他們在招聘的時候都說好了,是利用課余和周末時間,一輛車上并不是一個司機,而是多個司機,根據(jù)自己上課的時間安排時間。
臨沂大學學工部副部長于建波說,這些崗位是讓學生勤工儉學的,他們是不允許學生耽誤正常的學習的。
“校園巴士”運行初期并不賺錢
這些校園巴士的投資者王凱已經(jīng)于2011年7月份從臨沂大學畢業(yè)了,在校期間受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孵化項目支持,他就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傳媒公司,2011年4月他投資近6萬元在校園里開行了第一輛校園巴士,后來增加到7輛,這些錢有一部分是團省委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無息貸款,還有一部分是學校扶持的資金,剩余的都是王凱自己籌集。
王凱說,像王迪這樣的司機,他們每輛車每個月的底薪是1500元,一輛車每天交給他90元錢,多出來的則都是他們自己的,每輛車每個月還有100到300元錢的安全行車獎。王凱說,一輛車一個月的收入也就在六七百元錢,因為電動車電池幾乎一年一換,電池要1萬多元,司機駕車壓到路沿石上,特別容易爆胎,更換輪胎就要100到200元。到冬天他還想給車加上篷子,還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王凱說,投入運行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上下課的時間乘坐比較集中,但車走得比較慢,一車最多可以載10個人,再跑一趟時學生就散得差不多了。
盡管前期并沒有賺錢,但王凱找了很多經(jīng)濟界人士分析,說這個項目還是很有潛力的,只要撐過前期的幾年,讓校園巴士成為師生依賴的出行方式。他還想拿出這一年掙的錢,再借一部分,再加上貸款,再投入40萬左右,讓校園的巴士多起來,真正讓師生乘坐校園巴士成為一種習慣。
最想給車買保險
臨沂大學學工部副部長于建波說,王凱投資這個項目的時候還是在校生,學校給予了很多方面的支持。王凱招聘的這些司機都是經(jīng)過大學批準的,大學也會定期對這些司機培訓,以保障安全。學校開學的時候,也會征集這些車去幫新生拉行李等。
記者了解到,這些電動車跑得并不快,速度最快時也就每小時30公里。司機絕大部分都有機動車駕照,他們也會進行培訓,但是長期在路上跑,還是有各種情況發(fā)生。
前一段時間,有一名同學被撞倒了,在醫(yī)院住了很長時間,光醫(yī)藥費就花了6000多,加上他們父母的誤工費以及修車費等,費用好幾萬。
王凱說,他們的校園巴士是多排座的電動車,現(xiàn)在在不同的地方定性也不一樣,在蘭山區(qū)被定性為機動車,一旦發(fā)生事故,就要承擔一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責任,但是他要求買保險,卻因為沒有唯一識別號而不能購買。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電動轎車已經(jīng)開始掛牌,但是王凱這樣的敞篷電動車具體能不能上牌,還需要他提供電動車的資料,看是否入選國家工信部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掛牌。
王凱說,他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給車買上交強險,盡管車速不快,但他將到交警部門咨詢是否可上牌,如果可上牌,將盡快買保險。
記者 胡志英(zgx)
(責任編輯:韓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