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9

通訊員qq群:9719066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主頁 > 臨沂大眾網(wǎng) > 新聞聚焦 >

華裔作家韓素音去世 自傳改編成電影獲奧斯卡獎

2012-11-04 10:07 作者: 來源:華龍網(wǎng)
傳奇作家韓素音自傳成經(jīng)典的“中國之音”
     

     

      韓素音2011年曾接受中國媒體采訪

      其自傳之一的《瑰寶》改編為電影曾獲三項奧斯卡獎

      日前(時為2011年),韓素音自傳體小說之一的《傷殘的樹》由上海世界出版集團推出。韓素音生于1917年,今年95歲高齡。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至少有一億人聽說過韓素音的名字。韓素音的一生是一部傳奇。作為中國第一代留學歸來的鐵路工程師的女兒、比利時前國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國駐英武官的妻子、鐵幕時期穿行于東西方世界的國際友好人士、毛澤東和周恩來傳記的作者,韓素音的復雜身世和傳奇經(jīng)歷最具吸引力。新書上架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韓素音及其親友。

      本專題采寫 記者吳波

      我花費許多時間閱讀韓素音的作品,在一小時之內(nèi)了解的東西,比我在中國待一年所了解的東西還多。

      ――伯特蘭?羅素

      從家族中東西方文化碰撞

      呈現(xiàn)中國歷史的側(cè)影

      韓素音的一生是一部傳奇。她先后在燕京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就讀,以流利英文寫作中國故事。其作品有30多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xù)被翻譯介紹到國內(nèi)的有《傷殘的樹》、《凋謝的花朵》、《無鳥的夏天》、《吾宅雙門》、《再生鳳凰》、《瑰寶》、《青山青》、《等到早晨來臨》及傳記《周恩來與他的世紀》、《毛澤東與中國革命》等。自傳體小說《瑰寶》奠定了韓素音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據(jù)小說改編的電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1956年獲得了三項奧斯卡獎。1994年,韓素音獲中華文學基金會(巴金任會長)頒發(fā)的“理解與友誼國際文學獎”。1996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授予她“中國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傷殘的樹》是韓素音自傳的第一部。父親周映彤是中國第一代留學生,母親瑪格麗特出身比利時貴族家庭。他們的相遇本應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驚艷碰撞,但在20世紀初期,這種交融卻充滿了苦澀與迷茫:瑪格麗特對東方古國的浪漫幻想被乞丐、蝗蟲、饑饉所取代,而心目中的“東方王子”,也成了無力保護妻子免受鄉(xiāng)鄰好奇目光及族間繁縟習俗糾纏的鄉(xiāng)紳……韓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臨著血緣和文化的雙重矛盾:他們在家講中文,出外學英語;吃歐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著中式服裝、帶著毛筆和銅墨盒上中國學校,下午又去法國修道院學校……

      全書通過作者父母對異國戀情的回述,比利時援華鐵路協(xié)會代理人赫斯的自述,辛亥革命親歷者李劼人的講述,作者三叔、四川美豐銀行經(jīng)理周見三的旁述以及作者童年記憶的影像回放,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動蕩的中國歷史留下了一道道生動的側(cè)影……

      成理解中國的經(jīng)典讀本

      是周恩來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韓素音告訴記者:“從1964年動筆寫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書共分四部。每一部里包含歷史、傳記和自傳,里面記錄了幾十年間的社會情況和歷史事件,以及這些情況和史實對我父親、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響。”

      而這部書的由來,又是來自1956年她回國以及以后幾年和周恩來總理及鄧穎超大姐見面時的談話。“周總理和鄧大姐給我一些如此寶貴、如此有價值的啟示,是我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新中國的遠景,這種遠景使我理解中國偉大的意義所在。他們對我的關懷和摯情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力,于是我感到自己必須把中國革命的情況以及使這一革命成為可能的中國人民,告訴給全世界。我在寫這幾部書時,也顯示了我一己的斗爭、懷疑以及對中國的熱愛。”

      記者獲悉,韓素音已出版36部著作,其中多數(shù)用英語寫成,少數(shù)用法語撰寫,被譯成世界各國17種文字。除了著書出版,韓素音還在北美、西歐、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電臺、電視臺、大學和公眾集會上,發(fā)表過兩千余次關于中國問題的演講。

      侄女眼中韓素音:

      挺拔優(yōu)雅細心周到

      韓素音的侄女周曉東女士1982年曾到美國紐約和她小住過幾天,她說,“一起生活才發(fā)現(xiàn)這個姑姑會做飯,燒羊肉非常好吃。”老人家精神特別好,在周女士醒來時,韓素音就已經(jīng)坐在她的打字機前工作了。她過著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每天早晨一起床先工作兩三個小時,然后才吃早飯。之后,出門走五里路,邊走邊構思她的書。回來的路上,順便再買點東西。在周女士眼中,韓素音挺拔優(yōu)雅,是因為她能堅持每天走路,挺直了腰板走。

      韓素音對侄女細心周到,會注意她的發(fā)質(zhì)跟自己的不一樣,買一瓶適合她的洗頭水, 會請教發(fā)型師:“你看她的臉型和發(fā)質(zhì),剪什么樣的發(fā)型好看?”會帶侄女逛服裝店并告訴她:“衣服不需要多,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樣式和顏色。美國人工太貴,很少有人找裁縫做衣服。”一起挑選的絳紅色帶小白花的連衣裙到現(xiàn)在還是周女士的最愛,回家就要周女士試穿,還讓她擺起姿勢照了些照片。

      在紐約之旅結束周女士飛回芝加哥前,韓素音對她說:“來到美國,要多走走多看看。我的兩個妹妹在鳳凰城,明年你去她們那里走走,她們一定很歡迎你去。”過了一會兒,又說:“現(xiàn)在你看到的美國比中國富強;可是,再過二十年,你會看到中國一天天強大起來。”

      朋友金堅范眼中的韓素音

      她取筆名以明志

      “1981年底,我從國外使館工作回來后,調(diào)到中國作協(xié)工作,便和韓素音女士有了工作上的正式交往,并成了好友……韓素音是中西愛情的結晶。她1916年出生于河南信陽,在教會學校接受教育,受到了中、西傳統(tǒng)文化的雙重熏陶。她非常喜歡李清照的詞,50年代初,還翻譯過李清照的詞。1935年秋,她獲得獎學金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留學,用三年時間讀完了醫(yī)學預科。1942年,因其丈夫唐保黃出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武官,她也隨同前往。她入倫敦大學完成了醫(yī)學學業(yè),在倫敦行醫(yī)多年,又接觸了英美文化。后來她在馬來西亞行醫(yī)達12年之久,還在南洋大學任教,講授亞洲文學。”

      “她寫的關于馬來西亞的長篇小說《餐風飲露》至今仍被認為是關于馬來西亞的最佳小說。長篇小說《青山青》是以尼泊爾為背景的。應泰國公主的要求,她以泰國為背景撰寫了小說《女巫》。她與西哈努克國王相識了40年,去過柬埔寨20次。以柬埔寨為背景,她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八面玲瓏》。1956年,她與印度工程師陸文星結婚,多次到印度訪問和休假……1997年之前,韓素音每年來中國一兩次。自1997年后,因健康原因不能遠行,她沒能再回國,但一直在關注著中國的情況。”

      “一如許多大作家,韓素音的本名周光瑚鮮為人知。她之所以要取這個筆名,許多人怕也不甚了然。韓為漢的諧音,她是要盡自己微薄之力在世界上喊出中國之音。名標其志,數(shù)十年來,她不改初衷,身體力行,無愧于這一筆名。中國是韓素音根之所系,可謂‘孤舟一系故園心’。”

      對話韓素音—— 書中涉及均為真人真事

      廣州日報:這么多年了,讀者一直在期待《傷殘的樹》重新翻譯出版,能談談當時您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初衷嗎?

      韓素音:我想寫一本關于父母親的書,一本關于中國的書。這個念頭像種子一樣滋生發(fā)芽,長成了一棵有許多枝丫的樹。

      我之所以誕生,是因為中國在1900年發(fā)生了一場“拳匪”之亂——歐洲人是這么叫的,中國人則稱之為義和團起義。由于這一事件,我的中國父親沒有去考科舉、做翰林,而是娶了我的比利時母親。找樹要尋根,我得回到根上去。

      一個人的生命在他祖先那里就開始了,又向后延續(xù)到他的子孫那里。未來是從昨天開始的。有人只看到斷裂的地方,而不能把它連接起來;但我得做到這一點,做我自己這樣的人,繼續(xù)成長。我不愿成為一棵煞風景的傷殘的樹。

      廣州日報:您書里所涉及到的事件和人物是真實的還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

      韓素音:在這本書里,一切記錄都是真實的,一切事實都盡可能調(diào)查準確。與常規(guī)寫法不同的是,這部書里既有自傳、家族傳,又有那特定歷史時期的中國歷史在內(nèi),也就是說,從個人和家庭的經(jīng)歷,衍生出歷史事件和社會環(huán)境對我父親、我家庭和我個人的影響。書中所涉及的人物,都確有其人,并非“杜撰”,只不過是將有些人物改名換姓而已,以免引起誤會或麻煩。

      廣州日報:作為一個旅居海外的人,您如何看如今中國的發(fā)展?

      韓素音:中華民族是一個對歷史懷有“溫情和敬意”的民族。改革開放30余年,新中國成立62周年。讀者看看書中描寫的舊中國戰(zhàn)禍連連、民不聊生的情景,一定會感到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了不起的,中華文化是有強勁的生命力的。我所敬仰的周恩來總理若地下有知,一定會欣慰的。

    (華龍網(wǎng))
    原標題 [傳奇作家韓素音自傳成經(jīng)典的“中國之音”]

    (責任編輯:李龍)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zhuǎn)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zhuǎn)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nèi)進行。

 

重磅專題

記者調(diào)查

論壇熱帖

臨沂新聞

新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