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9

通訊員qq群:9719066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主頁 > 臨沂大眾網 > 新聞聚焦 >

24小時50條生命對臨沂市春運安全的警示

2013-02-04 11:54 作者:江志宇 國秀 善勇 來源:大眾網臨沂站
2月1日至2日,短短24個小時內,河南、四川、甘肅、貴州四個省份先后發(fā)生特大交通事故,近50個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車禍吞噬無緣2013年春節(jié)。

         大眾網臨沂2月4日訊(記者 江志宇 見習記者 趙國秀 通訊員 魏善勇)2月1日至2日,短短24個小時內,河南、四川、甘肅、貴州四個省份先后發(fā)生特大交通事故,近50個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車禍吞噬無緣2013年春節(jié)。2013年的“春運”這一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正以它的血腥、恐怖、慘烈的面目,向相關部門和臨沂市民發(fā)出了嚴酷的挑戰(zhàn),逝去的生命也用鮮血向世人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其實,每年的春運期間,都會有類似的、一連串的事故發(fā)生,只不過今年的事故來的更集中、更猛烈、危害性更大。安全問題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發(fā)生在我們眼前的惡性事故時時都在向記者們敲響警鐘,交管部門的宣傳教育、警示教育可謂鋪天蓋地。然而,損失慘重的重大交通事故卻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屢有發(fā)生。而對發(fā)生事故的詳細調查的結果中也不難看出,這些惡性事故大多是人為的、不該發(fā)生的責任事故。顯而易見,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不強,違法行車的責任;運輸企業(yè)安全制度不落實,重效益輕安全,對車輛安全檢查不嚴格的責任,駕駛人配備不足,導致疲勞駕駛的責任;危險品運輸不規(guī)范,監(jiān)管不到位,隱患排查不徹底的責任;交管部門對重點人、大中型客貨車等重點車輛管控不力,潛在不安全因素查糾不力,對運輸企業(yè)的安全工作監(jiān)管不到位的責任等,都是造成惡性事故時有發(fā)生的根源所在、問題所在、原因所在,必須引起記者們的高度重視。

        血的悲劇不能總用血去驗證,生命安全不能總是用血的教訓換取。今年的春運工作剛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這不能不說是對們的嚴峻考驗,因為更大的流量、更多的時間、可能發(fā)生的更多問題還在后面,因此,春運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嚴格管控這根線時刻都要繃緊,搞好春運工作的這些措施要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政府部門的督導檢查,公安、安監(jiān)、交通、客運稽查部門的聯(lián)合管控、隱患排查,運輸企業(yè)的自查自糾、教育整頓都要在原有基礎上再深入、再加強、再提高、再完善,力爭將各類問題排除在出門之前,將各類隱患排除在上路之前。同時,也要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參與,聯(lián)合執(zhí)法,合力攻堅”的工作合力,在重點路段、重點區(qū)域、重點部位、重點時段設立專門的檢查站,對過往車輛實行拉網式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徹底消除隱患,確保春運安全。

        高高興興上路,平平安安過年。這是臨沂全市市民共同的期待,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標,呼吁廣大人民群眾,以自身安全、他人安全、大家安全的角度出發(fā),積極配合交管部門的檢查監(jiān)督,主動投身到春運安全保衛(wèi)戰(zhàn)之中,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自覺做到文明交通。同時,注意檢舉、揭發(fā)客貨運車輛存在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與交管部門一道將各類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防止惡性事故發(fā)生。讓記者們回家的路更安全、更坦蕩、更寬闊,讓記者們的春節(jié)過得更吉祥、更美好!zgx

    (責任編輯:白曉偉)

[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了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重磅專題

記者調查

論壇熱帖

臨沂新聞

新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