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事故的頻發(fā),讓臥鋪客車成為眾矢之的,雖然事故讓人觸目驚心,但臥鋪客車依舊風雨無阻地行駛在高速上,是什么讓“紅眼”客車一直存在?又是為什么在頻頻發(fā)生事故后,乘客、駕駛員對安全的意識仍止步不前?相關部門對此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沒有直達火車,大多選擇臥鋪客車
對于一些鐵路線路并不發(fā)達的城市來說,經(jīng)濟、便捷、實惠的臥鋪客車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因為不僅要滿足乘客車上休息睡覺的需要,還要在有限的空間布置與座位客車相當?shù)妮d客數(shù)量,因此中國設計和生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層臥鋪客車。
據(jù)臨沂汽車客運總站的唐江濤副站長介紹,臥鋪客車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發(fā)和生產,到1997年左右達到銷售高峰。之后,隨著鐵路運輸系統(tǒng)不斷完善,臥鋪客車的市場被逐漸壓縮,但對于臨沂來說,臥鋪客車仍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對于用臥鋪客車作為出行方式,市民張濤有自己的看法。張濤說,如果出行可以有直達的或者時間合適的火車,更愿意選擇火車,但是臨沂的情況,更多的時候是沒有直達或者點不合適,因此如果出遠門,還是會選擇汽車。“火車如果不能直達,還要去另一個地方中轉,如果等待中轉的時間短還可以接受,如果要是在凌晨等半宿的時間,這個費用不是更多嗎?”張濤說,“臥鋪客車省時省錢,晚上趕路什么都不耽誤,睡一覺就到目的地了。”
“紅眼”一直游走在安全與利益之間
據(jù)了解,臨沂汽車客運總站目前正在運營的長途臥鋪客車有83輛,占正常運營車輛總數(shù)5%,全部臥鋪線為45條,跨省班車大部分采用臥鋪車。每逢節(jié)假日,跨省班次供不應求,臥鋪客車基本滿員。雖然運營的長途臥鋪客車數(shù)量并不多,但是由于涉及的線路較廣,客運量平穩(wěn),在我市所有臥鋪客車線路中,以600公里至1500公里的中長線路為主,超過2000公里的超長線路只有昆明、汕頭兩條線路。
雖然臥鋪客車的市場需求量一直都有,但是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其揮之不去的陰影,據(jù)業(yè)內人士劉先生介紹,安全性差是長途臥鋪車被“喊停”的主要原因。王先生解釋說,與普通客車相比,臥鋪客車采用雙層的設計后,車的重心高、體積大,對通行條件、交通狀況及駕駛員的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再加上車內鋪位密集,過道狹窄,一旦突發(fā)狀況,損失一般都很慘重。“現(xiàn)在臥鋪客車的設計也有問題,以前窗戶都是推拉窗,一旦有突發(fā)事情,直接跳窗戶就能跑,現(xiàn)在安全錘又不能人手一個,所以無論是窗戶、還是座位的設計,都要本著安全、便捷的原則。”王先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時,疲勞駕駛也是長途臥鋪客車不能逃避的另一個問題。由于臥鋪客車的優(yōu)勢在于朝發(fā)夕至,時間可以被利用到最大化,但是同時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夜間大貨車、超載車較多。“經(jīng)常會在路上看到走‘S’線路的貨車,一般這樣的情況,我們都會‘敬而遠之’,自己在夜間行駛要多注意,多觀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從事客車運輸行業(yè)15年的任先生對記者說。
如今強制要求臥鋪客車在凌晨2點至5點休息的制度,不僅乘客有怨言,駕駛員也在計算著每一筆成本。駕駛員周師傅說,關空調太熱,開著太冷,但是乘客更多的還是要求開空調,這樣一來,在凌晨停車休息的這段時間,空調也是需要開著的。“停車休息的這三個小時,空調耗油少不了200塊錢,這無疑又增加了客車的成本費,所以客車肯定都是不愿意主動停車休息的。”周師傅表示。
取消夜班車就能不出事嗎?
據(jù)媒體報道,陜西省長下令取消夜班車,并強調,“長途客車駕駛員凌晨2點至5點強制休息,周邊省份途經(jīng)陜西的客車,在夜間也要強制停車休息。”
有不少市民表示這樣的規(guī)定有點因噎廢食的感覺。同時,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臨沂與陜西西安之間的長途臥鋪客車,西安方已經(jīng)對有夜間行駛的班線全部做了調整。調整后,雙方的臥鋪客車都能避開強制休息時間,在凌晨2點前到達目的地。“雖然調整了線路后,可以避開強制休息的時間,但是總讓人覺得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難道那個時間段沒有夜班客車,就一定可以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嗎?”乘客孫先生表示。
記者手記
“要我休息”不如“我要安全”
在采訪中,高速服務區(qū)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國家出臺了強制休息的規(guī)定,但是事實上幾乎沒有車在遵守這個規(guī)章制度,直至8月份“8.26”事故的發(fā)生,才再次強制性地要求必須嚴格遵守。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客車駕駛員們除了理解和支持外,更多的還是不愿意損失自己的利益,同時,客車師傅們也在抱怨為什么大家只對臥鋪客車“眼里容不得沙”,卻對超載超限的貨車無視和容忍。
其實無論是疲勞駕駛還是建立相關法規(guī),都不能杜絕事故的發(fā)生,更多的還是寄希望于駕駛員自身的自覺性,雖然立法、執(zhí)法的環(huán)節(jié)要細化和標準化,但是更希望這些強制性的制度下,駕駛員可以從不敢到不想,真正從意識、認識上有所改變,這樣道路安全才會得到真正的提升。
記者 何青
(責任編輯: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