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8年前的那場意外,臨沂市78歲的王淑英老人應該會像其他老人一樣種種花養(yǎng)養(yǎng)狗,或是串串門拉拉家常,安度晚年。然而,一場車禍粉碎了本該美好的生活。
8年來,在臨沂市高新區(qū)馬廠湖鎮(zhèn)中橋村,78歲的王淑英老人像親媽媽一樣照顧遭遇車禍成植物人的兒媳,不離不棄。“兒媳就是俺的親閨女。”說起患病的兒媳沈慶芝,王淑英老人眼里泛著淚花。這么多年的堅持,她只有一個心愿:“再苦再累也要讓兒媳好起來。”
8年前遭遇車禍,兒子沒了兒媳癱了
初秋時節(jié),在高新區(qū)馬廠湖鎮(zhèn)中橋村的一戶舊院子里,一位偏瘦的老人正扶著比自己高半頭的年輕婦女學走路。“來,再慢點,先邁左腿。”老人像對待剛學步的孩子一樣不厭其煩。
這是這個小院里每天能都要上演的一幕。老人是今年已經78歲高齡的王淑英,又高又胖的婦女是她的兒媳婦沈慶芝。
2004年6月26日晚上9點,王淑英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打工歸來的兒子和兒媳不幸遭遇車禍,兒子在事故中當場死亡,兒媳沈慶芝被送進醫(yī)院治療,45天后終于蘇醒過來。同時老兩口也被醫(yī)生告知,兒媳沈慶芝腦干被重創(chuàng),落下嚴重后遺癥,精神失常,偏癱在床,這意味著兒媳要躺在床上度過余生。
“攤到咱身上了,就只能接受。”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王淑英和老伴李希齡忍住喪子的悲痛,尤其看到之前賢良淑德少言勤快的兒媳,突然變成整日胡言亂語癱瘓在床的病人,王淑英決定,扛下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媳和當時正在上小學的年幼孫子的重擔。
提起未出事前的兒媳沈慶芝,王淑英贊不絕口:“老實勤快,結婚一年后又生了個胖小子,村里人都羨慕得不得了。俺娘倆的關系也可好了,從沒拌嘴吵過架。”
采訪中,王淑英總是微笑著。本是安享晚年的年齡,但家庭的重擔使她一刻也不得休閑,花白的頭發(fā),粗糙的雙手,見證著她8年來的艱辛與不易。用她自己的話說:“媳婦邁進門,就是咱家的人,俺把她當成閨女一樣照顧。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在心上。”
“這么多年,她不知道背地里哭了多少次,但平時都是笑嘻嘻的。”王淑英的老伴李希齡說,如果不是王淑英堅強的性格感染著他和年幼的孫子,這個家可能就垮了。
8年來,為照顧兒媳老人從未脫衣睡覺
兒媳被從醫(yī)院接回了家,從此,王淑英就像媽媽一樣陪在了“女兒”身邊。沈慶芝剛回家的時候不會說話,神志不清,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
自此,王淑英就搬進了兒媳的房間。8年來,王淑英從來沒脫衣服睡過覺。“兒媳白天在床上躺了一天,晚上她不舒服的話就大喊大叫,我就得起床哄著她。”每天晚上,王淑英都要起床五六次,索性就穿著衣服睡覺。
每天清晨,王淑英為兒媳擦臉梳頭,用羹匙輕輕地刮一遍舌苔。用溫開水潤完喉后,再給兒媳喂早飯。每次喂飯,兒媳的脖子使不上勁抬不起頭,她就用手托著,然后一勺一勺地將流汁送進兒媳的嘴里。就這樣,每頓飯都要喂上1個多小時。等兒媳吃飽了,王淑英再吃飯時,飯菜早涼了。
喂飯、洗尿布……8年來,王淑英寸步不離,她的世界就是自家的小院。偶爾在家門口和街坊鄰居們拉拉呱,王淑英就急匆匆地返回去。每年,兒媳沈慶芝被接回娘家小住的半個多月,就是一年中王淑英最輕松的時候。
年復一年的付出,王淑英覺得那是她應該做的。兒媳的病情漸好,給了王淑英莫大的鼓勵。王淑英聽老中醫(yī)說,要多鍛煉兒媳的肢體。王淑英就扶著兒媳,一步一步地走。沈慶芝的左腿沒有力氣,半邊身子就靠在婆婆身上,挪動著走。前幾年兒媳瘦弱,她還能抱動,如今變得白白胖胖,每天抱下床好幾次,對于78歲的老人來說很困難。“沒法子,只能慢慢挪著走。”王淑英說。
(責任編輯: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