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9

通訊員qq群:9719066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主頁 > 臨沂大眾網 > 新聞聚焦 >

雨雪襲擊北方降溫 多地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

2012-11-04 07:21 作者: 來源: 中新網
11月3日,北京迎來今冬首場降雪。圖為北京中關村風雪交加。

    中國北方多地遭寒潮雨雪襲擊北京河北紅色預警

      11月3日,北京迎來今冬首場降雪。圖為北京中關村風雪交加。

      中新網11月4日電 綜合報道,昨日開始,中國北方大部地區(qū)遭強冷空氣橫掃,帶來大范圍降溫雨雪天氣。中央氣象臺11月4日6時發(fā)布暴雪橙色預警和寒潮藍色預警,同時,北京、河北于4日早間相繼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預計這些地區(qū)的降雪今天仍將持續(xù)。

      中央氣象臺暴雪預警連續(xù)升級

      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北方地區(qū)出現了大范圍的大風降溫雨雪天氣。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冷空氣的勢力將進一步東移,受其影響,華北北部等局地有暴雪,中東部地區(qū)仍有大風降溫天氣。

      此前,中央氣象臺連續(xù)發(fā)布了暴雪藍色預警,并于3日晚18點升級為黃色預警。4日早晨,中央氣象臺發(fā)布暴雪橙色預警。

      未來三天,強冷空氣將繼續(xù)逞強施威,進一步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qū),內蒙古中部和東部偏南地區(qū)、華北、東北地區(qū)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東部等地將先后出現6~8℃降溫,其中,內蒙古中部、華北大部、黃淮東北部等地降溫幅度可達10~12℃;上述大部地區(qū)并將先后出現5~7級偏北風。中央氣象臺今日早晨繼續(xù)發(fā)布寒潮藍色預警。

      北京雨雪將持續(xù)40小時 雪量或超歷史極值

      北京于3日迎來寒風冷雨,氣溫大幅下降達8℃左右,下午延慶開始飄雪。延慶、懷柔、昌平西部、海淀西部、石景山西部、房山、門頭溝等地出現降雪量10毫米以上的暴雪。

      昨天上午,北京西部地區(qū)先出現降雨,但以小雨為主。中午前后,城區(qū)陸續(xù)開始降水,至下午,轉為中雨。其中,最大降水出現在霞云嶺。

      市氣象臺預計,到今天夜間雨停,全市累積降水量25~40毫米,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qū)可達50毫米左右。據歷史資料顯示,1961-2010年間,北京11月日降水量最多一次出現在2003年11月7日,為22.9毫米。此次降水量有望突破歷史極值。

      北京、河北相繼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

      今日凌晨3時左右,北京市氣象臺針對北京市西部、北部地區(qū)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地區(qū)已經出現了10毫米以上的降雪,西部、北部超過了15毫米。預計降雪今天仍將持續(xù),發(fā)布全市暴雪橙色預警信號;西部、北部(延慶、昌平、門頭溝、房山、懷柔北部)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同時,河北今日早間也將暴雪預警級別提升至紅色預警,目前,張家口、承德西部和北部、保定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已經出現暴雪,預計今天白天到夜間,上述地區(qū)仍有中到大雪。

      公安部啟動道路交通管理應急機制

      雨雪天氣同時也對各地的交通產生影響。截至13時40分,該省高速警方協調交通部門已關閉保定、張家口等降雪地區(qū)部分站口,并進行除雪融冰,其它大部分高速路段目前通行正常。

      昨日,公安部決定啟動道路交通管理應急機制,部署各地全力做好冰雪寒潮天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交管局專門下發(fā)緊急通知,部署加強惡劣天氣交通應急管理工作,要求各地要針對今年寒潮冰雪災害來得早的實際,認真研判惡劣天氣對道路交通的影響,進一步健全完善應急機制,提前做出預警和部署,堅決防止發(fā)生大范圍、長距離交通擁堵,堅決防止發(fā)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應急準備,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對可能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的高速公路、主要國道開展隱患排查,并在橋梁、彎道、陡坡等易積雪、易結冰路段和事故多發(fā)點段,加強應急物資和設備的儲備。要科學調整勤務部署,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裝備投入受雨雪天氣影響的重點地區(qū)、重點道路和重點路段,嚴查超速行駛交通違法行為,嚴管重點道路通行秩序。要充分發(fā)揮區(qū)域警務協作機制作用,定時互通惡劣天氣信息,實行聯勤聯動,聯合疏導交通;對因道路濕滑、積雪、結冰影響正常通行的,要立即采取提前分流、間斷放行、分段放行等多種方式加強疏導,盡量不封閉高速公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片/周維

    (責任編輯:李龍)

[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了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重磅專題

記者調查

論壇熱帖

臨沂新聞

新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