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撒嬌,不賣萌,豁達大氣,獨立堅強,她們外形是女人,內心純爺們,集溫柔和彪悍于一身,越來越多地被發(fā)現(xiàn)和認同——
她們自稱或被人稱作“女漢子”。她們有著女性的外表,但不會撒嬌賣萌、討人憐愛;她們性格開朗、不拘小節(jié);她們工作干練果斷,不讓須眉……女漢子成為2013年度最紅網(wǎng)絡熱詞之一,也成為生活中諸多女性自我調侃的話題。作為女性,純爺們性格背后,也隱藏著無奈,其實她們同樣渴望被關愛、被認同和被尊重。
是褒是貶 能否對號入座
美女朋友有一天在微博上這樣發(fā)布:“早晨風馳電掣般地把兒子送到姥姥家,又風風火火地把老公送到單位,而后在七點五十九分趕到公司,咋樣,我真是女漢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同學聚會,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師苗平與男同學們頻頻舉杯一飲而盡,而后又后悔感嘆:“真成了女漢子了?!?/p>
女漢子主要用來形容那些行為和性格如同純爺們的女性。這個詞從網(wǎng)絡語言走進尋常生活,日益走紅的背后,也引發(fā)人們諸多疑問——啥樣才叫女漢子?
網(wǎng)上流傳著20條 “女漢子”標準:礦泉水瓶擰不開,會較勁而不是求助;不愛化妝,很少自拍;時間太晚會不洗漱直接上床睡覺;跟男生很容易成為“哥們”;在家的時候經(jīng)常不洗臉不洗頭;看不慣嬌羞發(fā)嗲的女生,覺得矯情;穿高跟鞋也敢猛跑去追公交車…… “超過10個是‘準女漢子’,超過15個是‘標準女漢子’,如果20個習慣你都有……那么,請允許我喊你一聲哥!”這引來無數(shù)女性朋友對號入座。
當然,這20條習慣并非“金科玉律”,但人們也能從中管窺女漢子們不拘小節(jié)、開朗率真的行為性格特征。
那么,女漢子這詞是褒是貶呢?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自稱的人多數(shù)欣賞這種風格,即使調侃也自我認同;被稱的人多數(shù)會反觀自身但并不會刻意反駁。當下,人們眼中的女漢子已不完全是外形打扮趨于中性化的女性,一些外形打扮時尚靚麗的女性,也會因為處世性格中的陽剛之氣,被貼上女漢子的標簽。
與生活中口頭調侃相對應,熒屏許多女漢子形象也受到熱捧,《抹布女也有春天》《辣媽正傳》《特種兵之火鳳凰》等電視劇中女主角形象,兼容了草根和勵志的氣息,受到許多女士歡迎。
假小子、女強人……以前傾向男生、男性風格的女生、女性也有類似專屬稱謂,但這個“女漢子”這個新詞卻被賦予了更多褒義和喜愛的成分。
緣何而生 養(yǎng)成重于天性
“我說話直,干事利索,朋友們都說我是女漢子??晌抑?,我這樣的女漢子純粹是壓力所迫,百煉成形?!本吐氂谑≈蹦硢挝坏耐跸几嬖V記者,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在單位,男職工女職工一樣地工作;在家里,老公的工作比她還忙,應酬比她更多,“能靠誰干,能等誰幫,只有自己趕緊干完,不直接不利索咋行?”
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現(xiàn)代女性既要在職場上競爭,在社會上闖蕩,還要承擔養(yǎng)兒育女的繁重家庭責任,為了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更多像王霞一樣的女性不得不把自己培養(yǎng)成獨立、自主、強悍的“女漢子”,也會有意無意地隱藏一些性格上嬌柔、脆弱的一面。
山西警官職業(yè)學院心理學教師周健介紹,心理學大師榮格在分析人的集體無意識時,發(fā)現(xiàn)無論男女于無意識中,都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后,于是提出在不同性別所具有的兩種重要原型“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譯為女性潛傾和男性潛傾。說白了就是男人內心中有女人成分,女人內心中有男人成分。
周健認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的寬容度更大了,對女性的主流要求不再僅是溫柔賢淑、陰柔內斂的一元標準,允許更多形象的女性出現(xiàn)。同時,當今社會男性較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的性別優(yōu)勢越來越小,這種社會包容激活了一直存在于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阿尼姆斯”紛紛從女性壓抑的意識中鮮活地呈現(xiàn)出來,促成如今“女漢子”如雨后春筍多了起來。
女漢子之類的特殊女性古今中外都有,如今社會出現(xiàn)的這股“女漢子熱”實際是當今經(jīng)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等各種因素交織作用下出現(xiàn)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陳紅愛認為,性別角色期待由文化決定,文化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變化。目前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社會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轉型時代,市場經(jīng)濟下的社會競爭對個體的平等、獨立、進取精神要求越來越高,女性也不例外。要想在職場爭得“一杯羹”,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女性就需要使自己成為獨立自主、強悍利落的“女漢子”。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為了使女兒今后在社會更好地立足,更加注重培養(yǎng)女孩的自尊、自立、自強精神,有意無意使其性格具有一定程度的男性化特征??茖W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一些傳統(tǒng)上只有男性才能進入的行當,女性也具備了從事的條件。
另外,隨著人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多元化,社會對男女性別的角色期待也發(fā)生著變化:男女兩性日益平等,女性和男性一樣可以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可以在傳統(tǒng)上男性獨占的職場與其平起平坐,一些以往在男性身上受到鼓勵的個性特征,如自主獨立、勇猛頑強、果敢豪放在女性身上也越來越多受到贊賞。社會大眾對女漢子持肯定、贊賞者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tǒng)性別文化正在發(fā)生著改變。
何去何從 外塑“女”內修“漢”
女漢子也有女漢子的苦惱,比如,中性化風格的女青年,雖然男青年很樂意同她們交往、相處,但更多傾向于成為哥們、弟兄似的朋友,如果作為擇偶對象,內心卻感覺“女人味不足”。
其實,無論“女漢子”如何男性化,一定是在特定的場合和時間做女漢子,更多時間她們仍然會做回女人,她們同樣需要“男人的肩膀哭泣”,同樣也會“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周健建議女漢子們可以盡情揮灑 “阿尼姆斯”,但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女漢子,同樣也不要忘了享受做女人的溫婉優(yōu)雅,被男性呵護關懷的體驗。
陳紅愛認為,在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男女兩性鮮明的性別特征正逐漸模糊起來,差別性不再明顯。男人可以有女性的心理意識、情感意識,同樣女人也可以具有男性的性格特征、思維方式。社會中出現(xiàn)的女漢子,不再是另類和異數(shù),而是自我的選擇和社會的認同。
隨著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會有更多女性成為如今人們眼中的女漢子,而女漢子的稱謂卻會逐漸消除,因為那些傳統(tǒng)的賦予男性的性格特征不再被認為是男性的專利,而是無論男性與女性都可具備的社會人的特征。
女漢子的精髓在神而不在形,要義是豁達大氣、獨立擔當?shù)臍赓|和風貌。陳紅愛說,就女漢子流行而言,社會應順其自然,尊重個體選擇、接納多元生活。
周健建議,小女子也好,女漢子也罷,女性們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但所有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到社會文化背景和自己的內在需要。女性朋友們應記得自己先是女人,不能忘記自己作為女人的角色,如果太“漢子”,會讓自己承受過多的壓力。在保留獨立、自主、大氣的精氣神兒的同時,不妨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軟妹子”,做一個有智慧的女漢子。
本報記者 高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