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這樣說。自實施文化惠民生工作以來,臨沂市委、市政府站在“文化立市”的高度,加強基礎文化設施,并將其納入建設規(guī)劃、財政預算、考核范圍。在2011年民生建設大會上,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寫入了二十件民生實事。
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有人把圖書館比作城市之魂。去年曾在本報舉辦的“書香少年”評選活動中榮獲殊榮的16歲少年李行健對此感觸頗深。這個嗜書成癖的少年從小學開始,每周都要去蘭山區(qū)圖書館借上一摞書。“一頓飯不吃可以,但一天不讀書可不行”。去年,臨沂市圖書館開門納客,他第一時間去辦了借書卡,他“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坐在圖書館寬敞的借閱廳閱讀,已經(jīng)成了李行健生活的一部分。
李行健只是臨沂眾多愛書人的一個小小縮影。記者從臨沂市圖書館了解到,自去年5月30日開館以來,迄今已有4萬余人來辦理了借書卡。而今年暑假以來,臨沂市圖書館每周接待讀者達到3萬余人次,平均每周借書量接近6萬冊。臨沂市圖書館工作人員小王告訴記者,暑假以來,每天早上他都不得不提前半個小時到館做好準備工作,因為每天開館前,門口的廣場上早就有市民在此等候了。
作為城市文化基礎設施中的重頭戲,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已經(jīng)成為市民閱讀的首選場所,同時,也為全社會提供了一個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帶給諸多愛書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是決定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黨的十七大以來,臨沂市委、市政府站在“文化立市”的高度,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繼2009年將其列入十大“為民工程”后,2011年,又將其納入二十件民生實事來辦。大手筆規(guī)劃,大力度投入,大氣魄建設,一個個擁有巨量休閑空間、現(xiàn)代時尚的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臨沂城最具震撼力的地標性景觀。
文化基礎設施成為地標性建筑
15年前《泰坦尼克號》全球風靡的時候,李建華和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妻子一起去東方紅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騎自行車穿街走巷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今年,他開車帶妻子又到保利影城去看了一場3D版的《泰坦尼克號》。“15年前看電影對于情侶來說還挺奢侈的,現(xiàn)在臨沂有了這么多家電影院,買票看電影已經(jīng)列入日常的家庭預算。”李先生頗有感觸地說。
去年的民生建設大會上,文化民生事業(yè)被臨沂市委、市政府高調(diào)納入了全市二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文化惠民生,成為全市民生建設工作的大事要事。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zhàn)略,繁榮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1年,市區(qū)啟動市民健身中心建設,城鄉(xiāng)社區(qū)(村居)新建500個健身活動站點。免費對未成年人開放科技館,去年以來,先后向市民免費開放全市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根據(jù)計劃,今年上半年,全市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入戶率達到76.6%,新增直播衛(wèi)星廣播電視用戶4000戶。新建數(shù)字影院5家、數(shù)字影廳9個。送文化下鄉(xiāng)已完成220場,送電影下鄉(xiāng)完成3.5萬場次。
不得不提的還有土生土長的臨沂市民自編自演的現(xiàn)代柳琴戲《沂蒙情》,在全市各縣區(qū)巡回演出后,被文化部挑選晉京展演。13日和14日北京豐臺區(qū)中國評劇大劇院內(nèi)座無虛席,觀眾無不潸然。不僅臨沂人自己愛看,首都觀眾也被劇情深深吸引,墻內(nèi)開花香遍墻內(nèi)外。
近年來,臨沂始終堅持以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基礎文化設施建設,解決了多年來的歷史欠賬。臨沂市展覽館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書法苑投資2億元,面積20萬平方米;省內(nèi)最高的臨沂廣播電視發(fā)射塔投資2億元,占地7.7萬平方米;省內(nèi)首家具有完備功能的地市級科技館——市科技館投資近億元,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城區(qū)還先后建成十多個文化廣場,沿濱河大道建成了“百里文化長廊”……一批重點、大型基礎文化設施的相繼落成,徹底解決了市區(qū)基礎文化設施不足的問題,也讓越來越多的臨沂市民享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如今,從文化設施的極度缺乏,到先后投入數(shù)十億、新建擴建的數(shù)十項標志性基礎文化設施項目相繼開工竣工啟用,文化民生正在臨沂不斷綻放光芒,也為臨沂經(jīng)濟文化強市建設不斷邁向新的高點永續(xù)新動力。
記者 劉遙
(責任編輯: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