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臨沂3月1日訊(記者 邵琳 左肖)解放路的通達路至沂蒙路段(以下簡稱解放路中段),長1400米,位于臨沂市區(qū)中心地帶,是臨沂市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也是市中心東西方向交通的主要通道。由于該片區(qū)建成年代早,目前此道路已不能很好地滿足其商業(yè)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功能需求,將進行適度改造。改造后通行能力將提升85%,市民今后去這里逛商場不用再為堵車而頭疼。
據了解,該路段規(guī)劃紅線寬30米,主車道12米,兩側人行道寬度各為5米。人行道外側至兩邊建筑的距離為0~15m不等,均以人行道板鋪裝。主車道中間設兩條3.5m的機動車單行道,兩側各為2.5m的非機動車道。目前該道路存在道路寬度尤其是機動車寬度不夠;機動車通行能力不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等問題。
根據道路和沿線建筑的現(xiàn)狀,通過增加非機動車道,提高原主車道機動車通行能力,并實現(xiàn)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離;同時對停車位和非機動車停放區(qū)重新進行設置。具體方案為:保留行道樹不動,在道路南北兩側,分別建設一條3米寬的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外設置3米的人行道,原12米的主車道改設為四車道,并在局部增設公交港灣。同時對沂蒙路道口進行拓寬,增加一條由西向南的右轉車道。改造后可使機動車通行能力比原來提高85%,實現(xiàn)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離,使非機動車通行能力提高20%。
據悉,解放路中段拓寬改造工程在改造方案出臺后,相關前期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即將進入招標階段。
延伸 繁華商圈路段的“堵”與“疏”
“熱鬧繁華、寸土寸金”,說起解放路中段,很多市民會想到這樣的關鍵詞,但同時,“車多人多、擁堵難行”也成為這一黃金片區(qū)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了解,這段1400米的道路上聚集了1所幼兒園、1條步行街、3家商務酒店、8家大型商超以及數(shù)不清的商業(yè)店鋪,熙熙攘攘的逛街人群和擁堵的車流成了這里每天都要上演的場景。如今,解放路將要拓寬改造的消息令眾人充滿期待。
繁華商圈人氣旺
如果問起臨沂城區(qū)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在哪里,相信絕大多數(shù)老臨沂人會告訴你“是解放路”。
作為橫貫臨沂城東西最主要的道路之一,改革開放之后,解放路特別是沂蒙路至通達路段儼然成為了臨沂名副其實的商業(yè)核心。臨沂百貨二店、新華書店、鐘樓大廈、魯南大廈、蘇果超市等商超曾紛紛在這里扎根。
時光流轉,雖然部分曾經輝煌的商廈比如百貨二店、鐘樓大廈已經成為過眼云煙,但是金鷹家電商場、新華書城、九州商廈、蘭田步行街等商業(yè)核心項目次第崛起,共同構建起了臨沂新的商貿核心區(qū)域。
特別是2001年,隨著人民廣場的完工,久隆奧斯卡、銀座商城等外埠商家紛紛搶灘臨沂,也使得解放路商圈愈加繁華。商業(yè)的繁華聚攏了大量人氣,而人流車流的增多也讓這里的交通不堪重負。
開車不如騎車快
28日下午,記者開車從通達路右轉到解放路,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行駛到沂蒙路,約1400米的路程竟然走了22分鐘。
周玉平是解放路附近的老住戶了,從搬進新華苑小區(qū)的時候,他就從來沒有考慮過買車的事。原因很簡單,院里沒處停,出門又太堵,上個班開車還不如騎電動車快,特別是趕上周末,路上的汽車用“一步一挪”來形容也不夸張。
“以前想著這里雖然堵,但是生活方便就沒動搬家的念頭,但是這些年私家車慢慢多起來,門口解放路堵得更厲害了。真希望路能變寬一些,讓附近的居民上下班走得更順暢點。”周玉平說。
解放路拓寬治堵
記者了解到,為了緩解解放路的交通壓力,有關部門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成效比較顯著的便是將解放路改為單行線。
“大概是2000年左右,解放路上車就特別多,非機動車道上安著護欄,中間就是雙向兩車道,幾乎是天天堵車,于是就改成單行線了。”孫先生是住在八一小區(qū)的老臨沂人,他說設立單行線以及隨后拆除護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解放路中段的交通壓力。
2010年5月15日,為有效解決市區(qū)交通擁堵,增強市區(qū)道路單行能力,將解放路變更單行方向,由原來的自東向西行駛變更為自西向東行駛,同時新添洗硯池街單行線。解放路中段與洗硯池街以及之前設置單行線的紅旗路構成了交通循環(huán)網。
在解放路等單行線路段,公交車依舊實行雙向對開,常常是兩輛體積龐大的公交車一會車就將路堵個嚴嚴實實。于是,從2011年3月1日起,有關部門又調整了包括1路、25路在內的多條公交線路,禁止公交車在單行線逆行。
“雖說這些措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但是隨著私家車輛的增多,解放路的交通擁堵現(xiàn)象依舊很嚴重,因此,拓寬道路十分有必要。”臨沂市住建委道路處相關負責人說。
解放路上的行道樹都是植株較大的法桐,道路拓寬改造將在不移動行道樹的情況下,在南北兩側的人行道上各開辟一條3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同時通過調整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的路面高度等方式,進一步提高道路行車能力。zgx
(責任編輯:白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