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wǎng)臨沂3月7日訊(記者 趙義)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公布該校2013年自主招生能力測試的各省份考生名單,在生源大市臨沂,一共有14名學生通過南科大初審,他們將于3月24日在山東省實驗中學參加南科大組織的能力測試。根據(jù)南科大招生方案,今年該校對參加能力測試資格的考生增加了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比重控制在10%以內。
據(jù)南科大山東招生組組長徐虎介紹,今年,山東共有350名考生網(wǎng)上報名了南科大,從報名情況來看,這些學生不僅有特長,而且成績排名基本在全校50名之前。經(jīng)過認真篩選,山東省共有214名考生入圍,我市共有14名考生入圍,其中臨沂一中13人,蒙陰一中1人。
去年,山東省入圍南科大復試的考生有180多人,最終,南科大錄取27人,其中包括我市臨沂一中考生賈爍。今年是南科大來山東招生的第二年,計劃招收25人,預計最終在山東的招生數(shù)會追加至30人左右。由于比去年擴招,山東考生報考南科大的積極性頗高。
根據(jù)南科大招生方案,通過初審的考生需要參加該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測試時間由3月10日推遲至3月24日。徐虎表示,3月10日正好是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測試時間,為了確保能力測試的公平公正,南科大統(tǒng)一將各個招生省份的能力測試都推遲到3月24日9:30-11:30進行,山東考點設在山東省實驗中學。
據(jù)了解,今年南科大自主能力測試為百分制,即學校測試成績占30%,高考成績占60%,面試成績占10%,學校將綜合三部分的最終成績進行錄取。與去年相比,除了考察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洞察力外,今年的學校測試還首次增加對學生人文科學素養(yǎng)的考察。此外,今年南科大對考生增加了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采取多對一的形式,即多名老師面試一位學生,每位學生的面試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面試比重控制在10%以內。4月8日左右,考生可網(wǎng)上查詢能力測試成績?!?/p>
大一年級不分專業(yè)、去行政化、純學術的學風……
學生、老師、校長眼中的南科大
一直以來,關于高考改革的討論從未停息過。作為高考改革的探索者,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教改實驗班開學,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南科大以其獨特的高考錄取方式和辦學理念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對于這所大學,對于高考以及大學教育,選擇她的學生們、高中教育的專家們如何看待?
高三學生:學術氛圍、辦學理念吸引了我們
在今年的南科大初審入圍的學生中,臨沂一中高三·21班的姜松濤就是其中的一個。說起原因,姜松濤有自己的理解,“南科大采取的是類似劍橋大學的教學模式,由老師單獨教課,而且老師中不乏院士、教授,比起傳統(tǒng)的大學,我更喜歡南科大相對自由的學風。”
在今年的南科大初審中,臨沂一中高三·27班也有兩位同學同時通過了學校的初審,其中之一的姚安邦告訴記者,自己看中的是南科大大一年級不分專業(yè),“普通大學錄取后就會分專業(yè)。而在南科大,一年級的時候會進行綜合學習,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理科課程都會涉獵,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后,學生會根據(jù)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由于學校采用的教材以及教學理念、學風都更傾向于歐美、港澳臺的大學教育模式,“在這樣的大學上學,感覺能學到真正的東西。”
27班另一位同學王澤慶告訴記者,自己看中的是南科大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和純學術的學風,“在南科大來學校進行推介的時候,招生老師說學校的師生比為8:1,其中,還有三成的學生能跟著教授做研究。另外,作為大學,南科大更像是做學術研究的地方”王澤慶說,比起南科大,國內一些大學不太注重學術,教學和管理模式也不太理想。
三位同學也表示,與其他普通重點大學相比,在未來就業(yè)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我們都想繼續(xù)深造,做學術型人才,這也是我們選擇南科大的原因之一。”
南科大大一學生賈爍:我在南科大很累卻很充實
由于欣賞南科大,2012年,臨沂一中的考生賈爍報名參加了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考試,并順利通過了高考,成為了南科大的一名學生。如今,半年已經(jīng)過去了,談起南科大的學習和生活,賈爍用“不后悔”評價自己的選擇。
“我是理科生,現(xiàn)在學習的科目既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計算機等基礎學科,也有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新學年開始了,我們開始上實驗課了。”賈爍告訴記者,由于學習的科目很多,半個學期以來,自己過得“很累很充實”。
“雖然很累,但這種累卻又和高三的累有不同之處。”賈爍說,高中的學習以不斷重復知識點為主,而到了大學后,學習的知識讓自己有點應接不暇,“每天都能接觸到新的東西,由于學校的辦學理念比較前沿,理化教材用的是國際版本,數(shù)學用的老師自己的教材,每天都能接觸到國際上一些新的知識。”
另外,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也讓賈爍感受到了壓力以及動力,“同學們都認真地學習,沒有那種所謂的‘混日子’的學生,老師也專注于課題研究以及教學,整體學習氛圍很好。越學習越知道自己不會的東西太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臨沂一中高三年級主任宋青:自主招生是高考有益的探索
談起高考以及教育,從事了20多年高中教育的宋青給記者推薦了一段視頻《上教偉業(yè)》,這段由浙江杭州建蘭中學老師集體創(chuàng)作的減負視頻,在2013年3月3日經(jīng)《錢江晚報》報道后爆紅網(wǎng)絡。對于片中關于“輕負高質”“應試教育”“教育公平”的觀點,宋青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雖然高考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應試教育依然存在,‘惟分數(shù)論’在部分家長和教師思想中依然沒有散去。”
對于這種現(xiàn)狀,宋青表示,“作為全國人民最關注的人才選拔機制,分數(shù)雖然不是最公平的方式,但卻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只要高考是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應試教育的觀念就會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不過,讓人高興的是,近幾年來,高校自主招生作為高考的一種有益探索,一些素質比較高的學生,也從中真正受益。”宋青告訴記者,去年,臨沂一中有100多名學生獲得了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名額,在高考中,這些學生享受到高校分數(shù)不等的降分錄取的政策,今年這一數(shù)字達到了200多人。
“最關鍵的是,高校自主招生的考題設置不拘泥于課本,更注重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一些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根本不適合參加自主招生考試。”
宋青表示,自主招生考試的實行,不僅是選拔人才,也是向所有學生傳達了一個信息,“要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像以前一樣死讀書,讀死書。”
對于南科大的招生模式,宋青給予了充分的肯定,“???0%、高考60%、面試10%這種模式不回避高考,但也有自己的選拔模式,有利于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在一定意義上,這種模式和高校自主招生有相同之處,但比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更徹底。”但她同時認為,目前,這種選拔方式在全國普及有難度。
一中校長李世良:為高考改革提供一個方向
“南科大的錄取模式,給高校錄取提供了一個方向,也為未來的高考改革增加了一個選項。但高考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6日,談起南科大的高考改革,臨沂一中校長李世良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世良認為,南科大的改革不再是“惟分數(shù)論”,而是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性特點,著眼于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科研能力,這給我們傳達了一個信號,“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成績單上的成績,而是要將目光對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但現(xiàn)實情況卻不太理想,一些地方和學校的目光還是緊緊盯著分數(shù)。”作為國家督學,李世良對于如何進行高中教育有自己的理解,“當初教育不發(fā)達的時候,各行各業(yè)的能工巧匠很多,但為什么教育越發(fā)展了,能工巧匠反而越少了?現(xiàn)在的教育一刀切地讓學生們學習這幾門課程,而不是多元化發(fā)展,怎么會出能工巧匠?”
對于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李世良表示,各高校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專業(yè)和特色,并在錄取的時候對有這些才能的學生適當傾斜甚至破格錄?。桓咧袑W校要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學習;高考科目也應該不再是一刀切的這幾門科目,要設立更多供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
“我們一定要保護和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未來要參加高考的學生們,李世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幼兒教育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一定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入手,不要以灌輸知識為主,“知識很重要,但一定要孩子學會獲取,這是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本領。”
除了學習知識,李世良認為,文明禮貌、艱苦樸素、刻苦努力、團結合作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具備的素質,“現(xiàn)在獨生子女多,溺愛現(xiàn)象嚴重,這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自尊心過強,過于敏感,這些都是孩子發(fā)展不利的影響。高考很重要,但讓孩子成人、成材更重要。”
(責任編輯: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