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0

通訊員qq群:205620460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首頁>文體綜合

許基仁:奧運戰(zhàn)略拖累了三大球

2014年10月14日 08:02:00 作者: 來源:新華網
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籃球下滑不止,某種意義上說,是受累于中國體育“奧運戰(zhàn)略”。更要命的是,“奧運戰(zhàn)略”的成功鑄就了一個最大的副產品甚至可以說是犧牲品,那就是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籃球的全線下滑。

      原標題:許基仁:奧運戰(zhàn)略拖累了三大球

    (亞運會·體壇聚焦)(1)足球——男足:中國負于泰國 無緣八強

      9月25日,中國隊球員賽后離場。 當日,在2014仁川亞運會男子足球八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隊以0比2不敵泰國隊,無緣八強。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仁川亞運會,中國三大球回到原點,一項冠軍未得。女籃、女排還好,作為二隊能闖入決賽,實屬不易;男排始終在亞洲一二流之間徘徊;但男籃、男足和女足,幾乎創(chuàng)了“歷史最差戰(zhàn)績”,讓人們不由得發(fā)出“拯救三大球”的吶喊。

      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籃球下滑不止,某種意義上說,是受累于中國體育“奧運戰(zhàn)略”。

      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后,尤其是經歷了許海峰金牌“零的突破”和“兵敗漢城”的大喜大悲之后,中國體育界逐漸把“奧運戰(zhàn)略”奉為金科玉律,一切體制機制、工作思路、考核體系都圍繞著“奧運戰(zhàn)略”展開。地方上雖然更重視“全運戰(zhàn)略”,但它與“奧運戰(zhàn)略”為同根同種,屬于同一價值體系。

      不能說當初選擇“奧運戰(zhàn)略”是錯誤的。在奧運金牌對提升國家美譽度和影響力以及凝聚民族精神有較大作用的時代,我們屬于一種“饑不擇食”的狀態(tài),追求奧運金牌總數而不是金牌質量對于基礎較差的中國體育是一條捷徑。于是,我們“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選擇了在金牌數方面更容易得手的“小、靈、輕、女”項目作為突破口,從政策和資金上保障那些靈巧型、非身體對抗型尤其是女子項目,這往往也是全球體育強國普遍開展不多、實力不強的項目。

      找準全球奧運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尋求突破,是“奧運戰(zhàn)略”的精髓,最后也取得了預想的效果。從巴塞羅那奧運會起,中國軍團的奧運金牌總數和金牌榜位次就只升未降(倫敦奧運會不如北京奧運會是個特例)。不可否認,“奧運戰(zhàn)略”對于提高中國體育的國際地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歷史價值應該肯定。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體育多元化價值的呈現,奧運金牌影響力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老百姓對奧運金牌的重視程度大不如以前。但“奧運戰(zhàn)略”的慣性實在過于強大,加上利益固化的因素,中國體育在該改革的時候沒有改革,在該轉型的時候沒有轉型,時至今日仍習慣于拿“奧運金牌”說事,但發(fā)現已經很少人再跟你談論奧運金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NBA、英超和李娜,開始穿上跑步鞋跑“半馬”、“全馬”,開始注重體育與教育的結合,開始強調體育精神、體育操守、體育價值觀、體育生活化……中國體育界和中國社會兩種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錯位,造成了中國體育即使奧運大捷也依然要承受種種質疑的尷尬。

      更要命的是,“奧運戰(zhàn)略”的成功鑄就了一個最大的副產品甚至可以說是犧牲品,那就是三大球尤其是足球和籃球的全線下滑。

      在“奧運戰(zhàn)略”和“全運戰(zhàn)略”的指揮棒下,政績觀被膚淺地量化為金牌數,大家都注重見效快、金牌數多的個人項目,把夯實青少年基礎的重任留與后任。于是,各省市的三大球項目受到極大沖擊。養(yǎng)這么多人,還不一定能拿到金牌,留它干嗎?這種思維使三大球隊伍極具萎縮。

      足球、籃球有其不同于其他專業(yè)項目的特殊規(guī)律,必須要依托強大的人才基礎,而足籃的人才培養(yǎng)恰恰需要較長周期。因此,當我們的三大球基礎受損時,還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依照慣性維持在亞洲的領先地位;而當老本吃盡時,成績下滑便成為一種常態(tài)、一種習慣??梢哉f,足球、籃球今日之殤,病因卻要上溯至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同理,中國籃球、足球要打造“人才金字塔”、恢復到亞洲領先位置,沒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恐怕不行。我們曾經用了多長的時間違背規(guī)律、嘗到苦果,也要花多長的時間來償還舊債、恢復元氣。

      因此,社會上下一定要徹底斷了“豪賭國家隊”的念想,再也不要死死盯著國字號足球、籃球的一次次大賽征戰(zhàn),而要把更多的注意力、精力、時間和金錢投入青少年人才培養(yǎng)上,只求耕耘,不問收獲,這樣在十年、二十年后我們或許才能看到中國籃球、足球的春天。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龍)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