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驗車型桑塔納)用扳手在車窗一角敲擊,很快就出現(xiàn)一個洞。
|
|
北京特大暴雨導(dǎo)致一司機溺亡的消息,引發(fā)了有關(guān)涉水車輛自救方法的大討論。如果車門難以打開,哪種工具是破窗的最佳選擇?25日,記者在一廢舊車報廢場,先后利用座椅頭枕、安全錘等工具進行了試驗,最后發(fā)現(xiàn)汽車工具箱中配備的輪胎扳手最好用。
試驗一:
頭枕撬玻璃 試了三輛車,車窗縫隙太小插不進去
25日,在河?xùn)|區(qū)臨沂市廣發(fā)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的廢舊車報廢場上,公司負(fù)責(zé)人提供了好幾輛報廢車供記者試砸,記者選擇了一輛普桑作為實驗對象。
坐進車?yán)?記者費了一番功夫,才將副駕駛座位頭枕卸下來,之后按照網(wǎng)上演示的那樣,記者試圖將頭枕的一根金屬插桿插入車窗角落邊緣,再撬碎玻璃??捎浾甙l(fā)現(xiàn),車窗玻璃邊緣的縫隙太窄,角落邊緣處僅有2-3毫米寬,而插桿的直徑有6-8毫米,根本插不進去。金屬桿無法插進車窗縫隙,自然無從著力來撬碎玻璃。
隨后記者又在另外兩輛車上進行了試驗,發(fā)現(xiàn)車窗玻璃的縫隙都在1-3毫米之間,座椅頭枕的金屬插頭很難插進去。
之后記者又改用砸的方法,用頭枕金屬桿猛砸車窗玻璃,連砸十來下之后,除了車窗貼的太陽膜有劃傷外,玻璃毫發(fā)無損。
試驗二:
安全錘破窗 用盡力氣,玻璃終于碎了
公交車上一般都配有安全錘,有的私家車主也買了安全錘,那么安全錘能否砸破車窗玻璃呢?記者用自帶的安全錘進行了嘗試。
坐在普桑車后排,記者用安全錘砸向一側(cè)車窗玻璃的右上角,連砸五六下,車窗玻璃仍完好無損。此外記者還發(fā)現(xiàn),在車內(nèi)狹小的空間里,用安全錘砸玻璃很難發(fā)力。
看到記者折騰得滿頭大汗仍砸不開車窗玻璃,汽車拆解工張茂鑒忍不住上前來幫忙:“你們女的力氣太小了,換我來。”只見他彎腰貓進車?yán)?揮錘砸向后排玻璃的右上角,隨著一聲悶響,玻璃被砸開了一個洞。張師傅又砸了兩下,整片玻璃都掉了下來。
隨后記者又換了一輛報廢的昌河車進行試驗,用盡力氣用安全錘猛砸了五六下之后,車窗玻璃終于被砸碎,看來安全錘確實有效。
此外記者還發(fā)現(xiàn),安全錘還配有一個刀片,可以很方便地切斷安全帶。張師傅告訴記者,當(dāng)車輛遭遇外力擠壓時,有時候安全帶插頭會扭曲變形拔不出來,切割安全帶可方便逃生。
試驗三:
輪胎扳手砸 剛砸兩下,玻璃就破了個洞
“你們不如試試輪胎扳手吧。”張師傅從事汽車拆解工作快10年了,他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工具。
汽車輪胎扳手,長不過20厘米,拿在手里也不重。究竟有沒有效果,記者持懷疑態(tài)度。“砸砸看,一砸就知道了。”張師傅笑嘻嘻地說。
坐在汽車?yán)?記者拿著輪胎扳手往后排車窗玻璃左上角用力砸去,“砰”、“砰”兩聲過后,車窗玻璃被砸出了一個洞,整片玻璃碎成了雪花狀。“這么容易就砸破了?”記者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記者隨后又換了一輛車進行試驗,也許是掌握了技巧和力度,這次破窗工作更加輕松,一扳手下去,車窗玻璃應(yīng)聲而碎,再換一塊玻璃,也是一次性成功。
“我們拆解報廢車輛的時候,砸玻璃都用輪胎扳手,用起來最趁手,一般四個角上是最容易砸開的。”張師傅說。
張師傅介紹,輪胎扳手一般每輛車的工具箱里都會配備,而且砸車窗玻璃效果好,力氣不大的女性也能很容易砸開玻璃。“不過車主們都習(xí)慣把工具箱放在后備箱里,我建議還是把輪胎扳手放到車座地下,方便拿取。”張師傅說。記者也咨詢了多家汽車4S店,了解到新車在銷售時一般都配備工具箱。
記者之后還試驗了鐵錘,也比較容易就能砸開玻璃,而腳踢、肘擊等方法則完全無效。
文/片 本報記者 邵琳 左肖 實習(xí)生 薄玉迎
□相關(guān)鏈接: 交警發(fā)布機動車涉水自救知識
25日,交警部門發(fā)布了機動車通過積水路段的注意事項和相關(guān)自救知識,提醒廣大駕駛員注意安全。
1.路遇大雨天氣,造成道路積水時,在摸不清積水深度和積水路段是否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最好選擇掉頭回駛。通過積水較淺路段時,要將車輛換入低速擋位,把好方向盤,加大油門,迅速駛出積水路段,嚴(yán)防發(fā)動機和其它電路進水造成熄火。
2.發(fā)動機進水熄火時,請不要再次啟動發(fā)動機,以免造成對發(fā)動機的傷害。發(fā)現(xiàn)車輛在危險路段無法推出時,駕駛?cè)艘s緊棄車逃生。車輛進入深水路段時,駕駛?cè)艘潇o觀察,用力打開車門。
3.車輛進入深水路段車門無法打開時,駕駛?cè)艘扇〉卯?dāng)有效的方法設(shè)法逃生。可利用車內(nèi)的尖銳的物品和金屬器具擊打玻璃。
4.汛期出車時,要提前做好涉水特別是通過深水路段各種危險的準(zhǔn)備,最好備齊玻璃破碎器、錘子、救生衣、繩索等,做到“有備無患,以防萬一”。
|
(責(zé)任編輯:李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