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臨沂經濟飛速發(fā)展,而沂蒙人民始終保持著一種"歸根"本質,這種本質就是淳樸的道德本位意識。在這片熱血的土地上,經濟發(fā)展迅速提升物質文明同時,道德本位建設始終跟上時代步伐,臨沂始終把道德建設為內涵的精神文明建設擺在與經濟建設同樣的高度。在開創(chuàng)經濟建設新思路的同時,也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德建設新路子,道德講堂的全民推廣,就是臨沂探索道德本位建設的一個典范。
城市發(fā)展高速邁進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市民物質生活富足而不至于找不到精神歸宿,以道德本位建設為內涵的精神文明建設是確保城市發(fā)展理智,是廣大市民在物欲橫流中保持頭腦清醒的關鍵。臨沂的經濟發(fā)展越發(fā)迅速,臨沂人的精神向往也日益迫切。為滿足了這種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要,為了確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xié)調進步,臨沂開創(chuàng)了"道德講堂"弘揚傳統(tǒng)道德,歌頌時代楷模。在臨沂,道德講堂正成為市民最追捧的課堂,從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延伸到街頭巷議,道德講堂正在沂蒙大地掀起一股新的道德風尚。
在"一創(chuàng)六建"活動中,城市文明建設的提速,推動了整個城市品質與內涵向前邁進。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參與到文明建設當中,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觀,繼承與發(fā)揚沂蒙精神為重要內容,以爭做新時期城市文明市民為號召,以塑造和諧、美滿、幸福的社會環(huán)境為依托,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總動員吹響集結號。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廣大市民與郊區(qū)群眾越發(fā)對精神文明建設充滿向往,市委、市政府正是順應了市民的這種迫切精神文化需要,隆重推出了道德講堂。講身邊的故事,講傳統(tǒng)美德,講生活心得,頌揚道德楷模,歌唱道德歌曲,背誦道德經典,道德講堂是咱市民自己的課堂。
從起初的試點演示,到受到普遍歡迎而全市推廣,道德講堂正走進沂蒙百姓千家萬戶。人人講道德,人人心中都有個小課堂。道德講堂之所以魅力非凡贏得了廣大市民與基層群眾一致追捧,得意于這種精神文化食糧恰恰滿足了群眾經濟發(fā)展迅速下的文化需求愿望,更重要的是這種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與道德文明建設的有效結合模式,不僅吸引了群眾的目光,而且打心坎里讓群眾喜歡。至于群眾為什么如此喜歡這個課堂,無論是學歷相對高的城鎮(zhèn)居民還是文化水平相對落后的基層群眾,道德講堂深受各個年齡段市民的追捧,大家喜聞樂見的原因很簡單,課堂上講得都是咱身邊的事,甚至就是你自己的事。
也許,我們不是什么大英雄,不是什么名人,可是每個人身上都一定有靚麗的發(fā)光點。有的人是個大孝子,有的同志數十年一日守護基層崗位,有城市的活雷鋒,有見義勇為的英雄,有困境中自強不息的勇者,有默默無聞的基層工人師傅,有守護城市清潔的環(huán)衛(wèi)工,我們各行各業(yè),各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榜樣。好媳婦,好老師,好醫(yī)生,好工人,好警察,好學生,好孩子……他們都生活在我們的身邊,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道德課堂就是要把這些最普通,最本真,最平凡的傳統(tǒng)美好道德的踐行者請上講臺,聽聽他們的故事,嘮嘮我們自己的感受。如此,市民和群眾自然而然就在這種真誠面對面的交流中,在這種真切感受下的情感渲染中,形成一種人人爭當道德標兵,人人爭做文明市民的城市氛圍。
道德講堂從起初市政機關、政府各級部門、各大企事業(yè)單位的定點試行,到如今面向全民向各基層群體推廣,從起初建立的42個大講堂,到逐步延伸到村鎮(zhèn),現如今把道德講堂帶回家,在街頭巷議中探討,道德講堂成了市民與群眾茶余飯后的新話題。今天你去聽課了么,誰是新的道德標兵,生活富足了的沂蒙人民,在精神上有了新的追求,做一個道德模范,去道德講堂講自己的故事,這是沂蒙人民新的生活追求,很流行,也很時尚。
作者:程奎星
(責任編輯: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