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這是“保障性住房建設”首次寫進黨代會報告。近年來,隨著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家庭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人們也盼望保障性住房能夠越建越多。
申購了兩次,終于選上了自己的房子
11月27日上午,臨沂規(guī)模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qū)——萬通盛世馨園三期進入選房時間,入圍申請人按照排好的順序號碼依次進入市房管局大廳選房。
“終于可以選房子了,真激動!”市民楊云梅高興地說。楊云梅和丈夫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幾年前就開始籌劃攢錢買房,可是積蓄一直追不上房價,于是夫婦倆決定申購經適房。
萬通盛世馨園三期經適房搖號當天,楊云梅夫婦倆都去了現場,當他們在公示欄里發(fā)現自己的名字后格外激動。“這是第二次申購,這么快就選上了,我覺得挺幸運的!”楊云梅說。
她的丈夫羅先生告訴記者,得知申購成功后的當天下午,夫婦倆就專程到經適房小區(qū)去實地考察了一番,并仔細研究了各種戶型。
27日9點50分,楊云梅和丈夫一起走進選號區(qū),填了一張表格之后,夫婦倆在25號樓3單元102室的戶型圖上按上了手印,之后他們依次填好經適房預購書和預付款通知,辦好了一切手續(xù),整個過程不過10分鐘。“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啦!”楊云梅夫婦倆很是興奮。
公租房圓“夾心層”住房夢
在經適房選房當天,位于北城新區(qū)南京路與蒙山北路交會處的怡景錦河苑小區(qū)建筑工地上,也是一片忙碌的場面,幾十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干得熱火朝天,嗡嗡嗡的電鋸聲不絕于耳。
怡景錦河苑是臨沂首個公租房小區(qū),建成后將圓城市“夾心層”們的住房夢想。
“大學畢業(yè)后,我留在臨沂工作,兩年來一直租房子住,經適房申請不夠資格,商品房又買不起,公租房也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在一家超市工作的宋曉輝說。兩年來,宋曉輝搬了3次家,每次搬家的原因都是因為房東要漲房租。
記者了解到,怡景錦河苑小區(qū)建成后可提供公共租賃住房736套,能滿足2600人居住需求,預計于明年7月竣工。戶型結構以小戶型為主,水電暖等配套設施齊全。小區(qū)建成以后,還會有規(guī)范的幼兒園和醫(yī)療衛(wèi)生室,周邊也會逐漸配備可供市民購物、休閑、娛樂、就餐的商業(yè)服務中心。
繼續(xù)增加保障性房源
“現在國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很好,有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經適房和廉租房,也有針對外地人口的公共租賃房,但是我覺得保障性住房的數量還不能滿足低收入群體的需求。”市民宋建說。
從2010年起,宋建就開始申請經適房,一直申購了5次才成功。“每次經適房或者廉租房搖號時,都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家庭爭一套房子,有的家庭申購好幾年也選不上房,我覺得還是因為經適房數量不足。”宋建說,他希望國家和地方政府能夠繼續(x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增加房源,讓更多低收入家庭住上自己的房子。
據了解,今年省政府給臨沂制訂了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qū)改造住房共19280套(戶),竣工9000套(戶),新增發(fā)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781戶的全年任務。截至目前,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2465套(戶),開工率達到116.5%,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建設任務。市房產與住房保障局已經初步確定,2013年建設經濟適用住房3000套,新建公共租賃住房5000套,城市棚戶區(qū)改造12000戶。
本報記者 邵琳 (責任編輯:李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