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災難片《2012》在中國內地大收4億多票房。今年,詹姆斯·卡梅隆的轉制3D版《泰坦尼克號》大賣近10億元票房,《2012》也有樣學樣推出3D版,并且將于今日(20日)在中國內地搶先上映,而全球其他尚無上映計劃,一時引來3D《2012》專門到中國“圈錢”的說法。
針對外界疑慮,3D《2012》出品方曾做出過回應,稱該片不是“偽3D”,但有轉制3D版《泰坦尼克號》大賣在前,3D《2012》圈錢的想法不言而喻。
不是重拍
也不承認是轉制3D
對于3D《2012》的質疑聲,主要集中在“影片轉制3D的效果”上,有媒體認為這是2D轉制3D用來騙中國人錢的偽3D片。
但出品方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中國代表張苗,之前否認3D《2012》是“簡單地由2D轉3D”,“當年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拍攝《2012》時,就有大量鏡頭和場景均是為3D拍攝而特別設定的,但2009年整個電影行業(yè)對3D技術和市場都有爭議,加上檔期與資金的原因,才作出了2009年11月上映時只推出2D版本的決定。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導演聯合出品方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及索尼3D視覺中心著手重建3D《2012》,重新使用前期3D拍攝的大量素材進行制作合成,沒有原始3D素材的鏡頭則重新對2D拍攝素材進行構圖和景深分析,并重新計算和逐幀繪制畫面。”
否認“轉制3D”的說法,顯然是打擦邊球,3D拍攝素材質量和使用多少都是一筆糊涂賬,大量“沒有原始3D素材的鏡頭”,顯然是“轉制”。
460人的團隊
中國有400多人
國內的觀眾最早聽到關于3D版《2012》的消息時,被形容為“江蘇一家公司轉制了《2012》”,這也是3D版《2012》遭受“山寨”質疑的原因之一。不過該片出品方哥倫比亞的張苗表示,“這次的3D重建是由多國精英共同完成的,主要有美國、英國、中國,還有加拿大、以色列、俄羅斯的團隊,中國的技術團隊參與了兩個核心步驟,一是3D模型重建,二是3D圖像繪制,這在最近的3D好萊塢片中較常見。很多人對中方團隊有偏見,但其實我們國內這兩年在3D視覺和后期建設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
據介紹,3D版《2012》的制作團隊約460人,其中中方制作團隊“400多人”,該片3D制作的主導者到底是誰,仍是一筆未宣布的糊涂賬。
3D《2012》日前試映,放映了20分鐘的片段,片中“公路被截斷”、“巨型火山爆發(fā)”等場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壓迫感,不過室內以及人物場景就顯得比較平面。
“搶先上映”
貌似“中國獨映”
《2012》將以3D形式在中國內地率先公映的消息一經公布,也引發(fā)“在中國搶先上映是為了圈錢”、“只在中國上映”的質疑。而《2012》中的末日論,也充滿了噱頭。
對此,張苗不否認在中國搶先上映是為了搶得好票房,“如今中國市場逐步成長,也受到了更多片方和導演的重視,以后會有更多的影片搶先呈現在中國觀眾眼前。只是中國的觀眾還不太習慣這樣的優(yōu)待。”轉制3D版《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取得的票房占全球票房比重的一半,也讓3D《2012》充滿信心。
3D《2012》對3D《泰坦尼克號》的有樣學樣,也得到業(yè)內的證實,了解進口片引進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12》3D轉制開始的時間,剛好是3D《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內地席卷近10億人民幣票房之時。當時中影詢問好萊塢六大公司,能否將3D《泰坦尼克號》的成功復制,讓更多曾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好萊塢片進行3D重映。哥倫比亞公司提出《2012》,加上剛好今年是2012年,3D重映也比較應景,雙方達成共識。”
但3D《2012》在中國“搶先上映”是個模糊概念,有可能變成“中國獨映”。與早前卡梅隆的3D版《泰坦尼克號》全球公映不一樣,3D版《2012》的上映時間表已敲定的只有中國內地,就連片方中方代表張苗都承認3D版《2012》在北美暫無上映時間表。按照北美影市的慣例,通常都是提前很早就會公布上映時間,因為影片的宣傳周期通常都是半年以上,可見3D版《2012》極大可能根本不會在北美上映。本報記者 倪自放
(責任編輯:李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