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出發(fā)時越野車陷入沙漠,民警用力推車才化險為夷

爬山調查,一名民警失腳險些滑下山谷副本

方便面 礦泉水 這就是午飯!

勇擒歹徒
9月初,為了將殺人重犯早日抓獲歸案,蒼山縣公安局第三戰(zhàn)區(qū)追逃民警行程2.6萬里,歷盡艱辛終將潛逃9年的故意殺人嫌犯宋某在內蒙古戈壁灘抓獲。12日至16日,記者跟隨專案組民警,也見證了民警們一路追兇的艱辛。
據了解,今年47歲的宋某是蒼山縣金嶺鎮(zhèn)人,2003年宋某和村民王某在莊稼地里發(fā)生糾紛,爭執(zhí)過程中宋某用镢頭打中了王某頭部,王某在送醫(yī)路上不治身亡。宋某因此離家潛逃9年,后被山東省公安廳列為省級督辦重大逃犯。
專案組民警在搜捕過程中,僅靠宋某20多年前的一張黑白截圖照片,在常人無法想象的排查工作中,先后奔赴河南和青海兩省,最終獲得宋某極有可能藏身在內蒙古戈壁灘上的一些私人礦場里打工的重要信息,并前往內蒙。
12日,記者趕赴內蒙與專案組民警會合,在荒蕪人煙的戈壁灘上如大海撈針般尋找嫌犯宋某的蹤跡,后又轉戰(zhàn)甘肅等地,最終在內蒙古一私人礦場里將多次更名的宋某抓獲歸案。
萬里征戰(zhàn)戈壁灘
12日下午,專案組偵查的有關嫌犯宋某的所有信息都指向內蒙古。為進一步支援,下午6點半,蒼山縣公安局一名民警帶著記者,從臨沂火速趕往內蒙古。民警說,只要逮到俞興平,案子就可以破了。雖然簡單了解過案情,但警方是怎么得知線索的呢,又為何不抓宋某而抓俞興平呢?俞興平抓到案子就算破了嗎?
9月7日,專案組民警發(fā)現新的線索
想逮宋某先找“俞興平”
去往內蒙古的路上,民警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原來,先期趕到內蒙的三位專案組民警早已為追捕宋某已經偵查了12天,其中獲得的多條線索中斷。
為了尋找新線索,9月3日,3名民警駕車從洛陽直奔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尋找宋某前妻。在克服高原反應后,7日,民警找到了宋某前妻劉某。但她表示,宋某從未來過。
一位細心的民警在翻看劉某屋角處一本廢舊的2008年掛歷時,無意間發(fā)現了一行用鉛筆寫的小字:“烏海俞興平”。難道宋某已經改名叫“俞興平”了?就在內蒙古烏海市?而劉某露出的一絲慌張,和她不尋常的表現更加堅定了民警的猜測。一定要找到俞興平!專案組民警們確定目標后,經過信息搜索,于12日,將宋某可能藏身內蒙的線索向蒼山縣公安局匯報。隨后,縣公安局加派一位民警前往支援,并允許記者隨行。
9月13日中午12點,記者與專案組民警會合,前往烏海市
趕赴烏海卻查無此人
9月13日中午12點,記者在內蒙古一個叫石嘴山的地方與謝建華、張文濤和苗會成三名先期到達的民警會合。記者看到,三人一臉憔悴,也是剛從青海趕到內蒙。因情況緊急,大家沒顧上休息,就立即前往內蒙古烏海市。
經調查,民警發(fā)現,烏海市根本沒有叫“俞興平”和宋某的外來人員。這時,一路上都很興奮的謝建華頓時一言不發(fā),面色凝重地望著窗外。“不管多困難,也要找到‘俞興平’。”謝建華猛地扭過頭來冒出一句。
民警們分析認為,烏海市外來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在阿拉善左旗,但阿拉善左旗位于騰格里沙漠,面積27萬平方公里,當地人口僅10多萬,外來人口卻有100多萬,當地有許多私人礦場,且用工復雜。宋某會不會就藏在那里?民警決定火速趕往阿拉善左旗展開調查。
13日晚上10點案件有了新進展
民警深夜查到“俞興平”
13日下午2點,記者隨民警來到阿拉善左旗。記者發(fā)現,這個地方私人礦場大大小小加起來有100多家。民警決定先從最偏僻的3家鐵礦入手調查。13日下午3點,民警來到一處鐵礦調查,并在該礦2008年的工資單上意外地發(fā)現了一個叫“俞興平”的人,但已被分到遠在100多公里外的另一個鐵礦去了,但到了分礦后這里已經停產,工人基本走光。已經數不清是第幾次失望的民警返回總礦對所有招工信息進行查找,確認這個“俞興平”到底是不是宋某。從13日下午4點多開始,民警翻閱了2008年至今共計6萬多份招工信息。“找到了!”深夜10點多,刑警謝建華在一沓招工表里最先發(fā)現了“俞興平”,一寸照片上的人長得和宋某很像,但此人已經在2009年辭職。
14日下午6點多,民警鎖定嫌犯
甘肅核實信息又到鐵礦擒兇
雖然人沒在礦上,但招工表里有“俞興平”家庭住址。為核實情況,13日夜里11點,記者跟隨民警連夜趕往700公里外的甘肅省古浪縣“俞興平”的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民警獲得了重大線索:“俞興平”的父親老俞介紹,俞興平是他的大兒子,招工表上的人是他的干兒子,干兒子自稱姓趙,由于沒有戶籍,打工時一直用自己大兒子俞興平的身份證信息。不過自己的兒子現在已改名“俞正紅”了。經核對相貌特征,老人確定自己的干兒子正是民警要找的宋某!真的俞興平改了名,宋某是否為了繼續(xù)使用該身份證的信息也跟著改名呢?民警判斷,宋某應該還在阿拉善,于是決定再次返回內蒙尋找。
14日上午,車輛再次返回到內蒙境內,在無際的戈壁灘上,記者和餓了一夜的民警在戈壁灘的石塊上擺上了方便面、火腿腸和礦泉水。民警拿出僅剩的3個煎餅告訴記者,出發(fā)前他們帶了10多斤煎餅和辣醬,為的就是餓了好在車上應付一下。有時下車吃飯,發(fā)現這個地方,蔬菜價格高得離譜,一盤土豆絲就要20多元,由于他們出門時就帶了1.5萬元辦案經費,因此為了維持越野車的油料,他們多半情況下是靠著啃方便面在戈壁灘里解決吃飯問題。由于沙漠地帶晝夜溫差特別大,因此清晨的這頓飯實在不好對付,記者和民警在涼風中啃了一碗方便面后,又上車趕路。
14日上午11點,記者在之前發(fā)現宋某的鐵礦里,發(fā)現了宋某冒充“俞正紅”的信息,但宋某此時早已辭職了。連日來,雖然線索 7次中斷,但民警判斷,宋某就在民警們身邊。民警隨后來到另一家私營鐵礦場,化裝成業(yè)務員悄悄地找到了該礦負責人,經過暗中摸排,14日下午6點多,民警終于迎來了喜訊,宋某就在該廠上班!民警火速趕到宋某的宿舍,將正和工友們聊天的宋某當場抓獲。
當落網后的宋某聽到熟悉的家鄉(xiāng)話后,長嘆一口氣,“我知道你們?yōu)樯墩椅伊恕?rdquo;而民警也長舒了一口氣:“我們找你找得好辛苦。”16日凌晨3點,宋某被押解回蒼山,整個追捕行程2.6萬里。
記者 朱武濤
(責任編輯: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