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39-7037779

通訊員qq群:97190667

大眾報業(yè)集團主辦

當前位置:主頁 > 臨沂大眾網 > 臨沂新聞 >

臨沂市鳴響防空防災警報 市民自發(fā)倡導理性愛國

2012-09-19 08:34 作者:劉遙 徐輝 來源:大眾網-魯南商報
9月18日上午10時至10時20分,臨沂上空想起了陣陣防空警報聲。廣大市民讀者對警報的聲音并不陌生,但您知道聽到警報聲該往哪里躲?普通的地下室跟地下人防工程是不是一回事?

           解讀防空警報背后的“秘密”

      9月18日上午10時至10時20分,臨沂上空想起了陣陣防空警報聲。廣大市民讀者對警報的聲音并不陌生,但您知道聽到警報聲該往哪里躲?普通的地下室跟地下人防工程是不是一回事?

      警報響了市民往哪兒躲?

      由于市政府日前下發(fā)了公告,18日上午防空警報響起時,沒有引起市民的驚慌。但仍有人疑惑:“我們身邊有人防設施嗎?真有空襲的話,該往哪里躲?”記者采訪時發(fā)現(xiàn),很多市民并不了解。

      臨沂市人防辦指揮應急科科長孫政介紹,人防工程,既包括防空洞,也包括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市民需要到這里緊急避險。

      “市區(qū)有一些建筑標著藍色牌子,寫著‘應急避難場所’。”孫政說,東方紅廣場南側的桃源家居廣場、人民廣場地下的大潤發(fā)超市等,都屬于地下人防工程,遇到突發(fā)情況,可作為避險之地。

      根據(jù)《臨沂市居民防空防災應急手冊》,市民聽到空襲警報后,除了及時躲避到人防工事內,來不及躲的居民可以就地分散,躲到矮墻、花壇、涵洞等重型屏障旁邊或地下,或用頭盔、被子等保護頭部等重要部位。在室內的,要避開玻璃窗、衣柜等,在室外要避開高大廣告牌、樓房、高壓線及易燃易爆物。

      人防工程不是普通地下室

      市人防辦工作人員介紹:“人防工程有很厚的被覆,能抵御沖擊波、光輻射、核輻射和常規(guī)爆炸碎片等殺傷性因素。”

      孫政介紹,地下人防工程和普通的地下室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無論是建筑等級,還是混凝土的混合厚度都不一樣,前者對防震、防水標準都有嚴格要求。”

      如今,一些人防工事已經轉為超市、車庫、商店。孫政說,在不影響人防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國家鼓勵、支持企事業(yè)單位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興建人防工程,可用作地下商場、車庫等。一遇到重大事故,投資者必須保證其原有的保護功能。

      防空應急物品必須打成背包

      一旦遭遇空襲或重大災情,哪些物品要帶在身上?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稱,證件、應急食品、救護工具等必不可少。

      防空應急包中主要包括證件類、應急食品類、服裝類、防護器具類、救護工具類、求生工具類、信息類等物品。

      工作人員說:“個人應急物品必須打成背包攜帶,否則影響走路、增加通過工事入口和上車時間。而且應急背包應該個人攜帶,即使是不能走路的兒童,也要帶上胸卡,說明父母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

      “九一八事變”簡介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

      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fā)動進攻。由于東北軍執(zhí)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xù)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qū)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中國人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同時也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

      記者 劉遙 通訊員 徐輝

    (責任編輯:莊紅)

[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了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重磅專題

記者調查

論壇熱帖

臨沂新聞

新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