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wǎng)臨沂12月9日訊(記者 韓適南) 9日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齊魯晚報與央視《感動中國》主辦,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山東省臍血庫承辦的“凡人歌·山東十大凡人善舉”頒獎典禮將在山東省科技館隆重舉行。其中,舍身勇救落水兒童的二炮軍官沈星獲評年度特別獎,“最美女孩”刁娜等10人獲評“山東十大凡人善舉”人物。
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相關領導,十八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等特邀嘉賓將為獲獎者頒獎。8日下午,11位獲獎者本人或其家屬代表已陸續(xù)來到濟南,讓這個寒冬充滿了溫暖。
“凡人歌·山東十大凡人善舉”評選活動前期在齊魯晚報網(wǎng)和騰訊網(wǎng)設置了網(wǎng)絡投票專區(qū),短短幾天,投票數(shù)達到上百萬。在網(wǎng)絡投票的基礎上,再經過專家評議,最終從24位候選人中評出11位。
其中,勇救落水兒童犧牲的二炮軍官沈星被評選為“山東十大凡人善舉”年度特別獎。刁娜、呂明玉、周江疆、么富江、畢藝和何靜夫婦、董麗麗、王升安和曹桂英夫婦、鹿海斌、戚道昌、陳州獲評“山東十大凡人善舉”人物。
評選出的“山東十大凡人善舉”人物將被推薦為2012年“感動中國”候選人。
延伸閱讀
沈星妻子:不敢去看沈星銅像
8日下午,英雄沈星的妻子蔡相珍還沒到濟南,“兵媽媽”齊亞珍、濟南市歷下區(qū)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陳葉翠以及社區(qū)幾位居民就手捧鮮花,等候她的到來。
晚上六點,當蔡相珍走進山東新聞大廈,大家涌上前去。“聽說英雄的妻子來了,我們都過來了,希望見一見你。”陳葉翠說。
幾個人坐下聊起了家常,鼓勵蔡相珍堅強,“我了解軍嫂的不容易,希望你堅強,有事情給我打電話。”說著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
聽到關切的話語,蔡相珍熱淚盈眶。她說,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是把女兒果果撫養(yǎng)好。只有提起女兒時,她的臉上才掛上微笑。
其實,果果也經常想爸爸,但這個只有四歲多的孩子很懂事,不太敢說。蔡相珍希望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盡快恢復正常。
今年,青州鑄造了沈星銅像,但除了揭幕和揭牌,蔡相珍幾乎沒有再去過,“不敢去”。想他的時候,她就到墓前看一看,但她從來沒有告訴過果果爸爸在哪兒,“我希望她腦海里的爸爸一直是那個樣子”?!。ū緢笥浾摺●R云云)
沈星的妻子蔡相珍談到孩子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刁娜的公公:刁娜如今可以拄拐活動了
“要不是刁娜剛做了二次手術,她就自己來了。”8日晚,趕到濟南的隋芝遷告訴記者,作為刁娜的公公,他替兒媳來領獎,“沾了兒媳的光,特別自豪。”
刁娜去年11月13日在車流中以身阻擋,保護受傷倒地的一位陌生人,結果導致自己小腿骨折,此舉感動了公眾。
事情過去一年多了,刁娜的腿傷在逐步恢復,上個月,刁娜去醫(yī)院做了二次手術,把留在腿里的鋼板取了出來。住院10天后回家靜養(yǎng),如今已經可以拄著雙拐活動。
“一年多了,刁娜還沒有上班,原先腿上有鋼板時,走路總是磨腿骨,一直沒有正?;顒舆^。”隋芝遷說,單位上讓她在家好好休養(yǎng)。
刁娜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一直窩在家里,開始她還真不習慣。“不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有時候還會接到一些慰問電,那時她就特別開心。”
隋芝遷的生活也有了一些小小的變化,在單位,他成了“名人”,“經常有人跟我說,你家出了倆好孩子啊!”(本報記者 郭靜)
刁娜的公公隋芝遷。
鹿海斌:圖書館有了“分店”
8日下午剛到濟南,鹿海斌就趕到了山師附近一家書店。下午四點多,他提著二十多本書回到住處,為這些書,他花了六百多元。“來了就想去轉轉,這些書在我們那很難買到。”
去年,鹿海斌大學畢業(yè)后放棄了不錯的工作,在自己村里創(chuàng)辦了“新農村圖書館”,免費給四里八鄉(xiāng)的孩子們書看。
現(xiàn)在,鹿海斌的新農村圖書館已經小有名氣,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向這里捐書,現(xiàn)在圖書館里已經有圖書5000余冊,吸引了附近20多個村的孩子。
不僅如此,鹿海斌的圖書館已經有了分館??吹矫襟w上有關鹿海斌的報道后,巨野一中生物老師王中銀特地前往討教經驗,并在萬豐鎮(zhèn)馬寺村開設了新農村圖書館的第一家“分店”,兩家店用統(tǒng)一的“新農村圖書館”標志。
鹿海斌的圖書館還缺兩樣東西,一樣是書,尤其是寓言、科普類的書,還有一樣是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還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要在農村長期扎根,該如何找一個讓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模式。(本報記者 馬云云)
鹿海斌剛到濟南就買了一堆書。
王升安曹桂英夫婦:船校有30多個孩子
8日晚上7時許,王升安和曹桂英夫婦風塵仆仆地趕到濟南。“下午3點給學生補完課,我們倆就匆匆往這趕。”
今年55歲的王升安在微山湖一個船校上任教35年,妻子曹桂英一直在其身邊陪著,也是一名教師。“之前船校有很多所,現(xiàn)在就剩我這一個船校了。”王升安介紹,現(xiàn)在船校上是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有30多個孩子。
35年堅守在船校上,王升安見證了微山湖湖區(qū)基層教育的歷史。30年前,五個年級的孩子擠在一艘25米長的水泥船上,最后五年級的學生被迫在船頂上上課。一米八多的王升安每次都只能彎著身子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課,因為船頂上面的空間只有一米六高。“現(xiàn)在的船是第五艘了,也是設施最好的。”王升安笑著說道。
“干什么都是一輩子,我感覺生活很充實。”王升安稱,選擇教師這一個行業(yè)就注定了與清貧結緣。“當老師或許不能發(fā)大財,但是其收獲的東西是其他行業(yè)不能給予的。”曹桂英笑著說,王升安在村里威望很高。(本報記者 杜洪雷)
董麗麗:捐腎后過得很幸福
8日晚6時,風塵仆仆地走到記者面前的是董麗麗和趙華海夫婦,他們穿著厚厚的棉衣,趙華海有些靦腆地笑了一下說:“身上這件棉襖是來濟南前,她(指妻子)特意給買的,怕我冷。”
14個月前,已經離婚分居的董麗麗與趙華海復婚了,原因是她要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前夫,拯救被尿毒癥折磨的他。那個時候,董麗麗只有一句話,“不管怎么樣,有他在,兒子才有爸爸,這個家才是完整的。”
如今一年多過去了,董麗麗笑著告訴記者,捐腎給丈夫后的這些日子,是她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光。“盡管我經常腰酸背痛,經常覺得乏力,身體的確不如以前了,但是我心情好,因為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手術出院后,他們回到了家鄉(xiāng),夫妻倆做起了小本生意,“一家人過日子,最重要的是和睦幸福。有我有他有兒子,逢年過節(jié),我們能回家跟老人吃個團圓飯,這就是幸福。”董麗麗瞄了丈夫一眼,說,“他也很知足了,感覺是我給了他生命,對我體貼了,脾氣不再那么暴躁了。”
董麗麗夫婦
(責任編輯:謝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