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少女送孕婦回家反遇害引熱議 助人前可先報警
華西都市報:黑龍江少女送孕婦回家反遭性侵殺害,再次引發(fā)社會熱議:路人有難,如何相助更安全?本報請來民警支招,分析最常見的三類“陌生人求助”模式,并綜合網友、民警、社會學家意見,為你支招“安全助人”。
7月24日,黑龍江佳木斯市18歲的女孩胡依萱在路上遇到一名稱肚子疼的孕婦,并請求其扶自己回家。然而孕婦被送回家后,在家等候的丈夫騙胡喝下帶有迷藥的飲料,女孩遭性侵反抗,夫妻二人用被子將其殺害。
此事再次引起社會熱議,路見不平,該不該出手相幫?怎樣才能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別人呢?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請來民警、社會學家支招:面對陌生人求助,最好的辦法是報警,千萬不要盲目幫忙。
三種假求助模式中“借錢回家”最常見
市民李小姐說,前天她下班回家路上,一名小男孩向她借6元錢,說是乘車回家。當她把錢給了小男孩后,卻發(fā)現男孩又走向了其他人,這讓她很郁悶,自己是不是幫錯了人?
生活中,我們通常會遇到哪些類型的求助呢?火車站就是人來人往的地方,站前公安分局民警楊凱說,最常見的是陌生人借錢回家。第一種場景,是在街頭,有人背著登山包,假裝驢友博得人們的信任。第二種,是在車站,碰到以老鄉(xiāng)身份借錢、借手機,或者要求提供住宿等的陌生人。第三種,則是路遇求助者裝病,裝可憐,以自己身體不舒服等為由,博取救助者的信任,提出將其送到某些較遠地方等要求。
要助人最好先報警既安全又能解決問題
遇到有人暈倒等陌生人求助的情況,應該幫忙嗎?網友們的建議是,最好在有身份可靠的第三方在場的情況下,再實施救助。
網友“白小起”也支招說,比如遇到迷路的小孩,抱著垂危寵物求救的主人,看似不舒服的孕婦,正確的做法都是:“報警+聯絡家人+在足夠熱鬧的地方等待+求醫(yī)?!本W友“小蘋果”說,比如黑龍江的那個女孩,她可以把孕婦送到小區(qū)門口,然后讓保安送其回家,就可能避免悲劇發(fā)生。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認為,現在特別是未成年人,遇到無法辨清其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求助,千萬要謹慎?!跋霂兔σ膊皇遣豢梢?,”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撥打120、110,借助警方和醫(yī)院的力量來實行救助,這樣既安全又能解決問題。
遇到類似的求助該怎么辦?楊凱給讀者的建議是
1、將求助人的信息了解清楚,確認是否真實合法;
2、確認需要幫助的事情是否有危險或超出能力范圍;
3、求助公安機關或救助站,這些部門都會實施免費的救助,具有救助設備和能力,對求助者和施救者都比較安全;
4、如果求助者提出將其送到較遠、偏僻的目的地,最好不要獨自一人進行幫助;
5、無法分辨對方是惡意還是善意的情況,千萬不要被利用你的善意,而對自己造成危險。
@雨夜星辰:還是老祖宗的那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流水人家:不要因任何理由跟隨陌生人去指定地點,因為你不知道那里有什么等著你。
@睡不醒的豬:如今的社會,善良是一種錯,即使明白,可是我們卻還堅持一錯再錯。因為我們相信真誠、美好的存在。
@水泠泠:有人當眾摜死嬰兒,這又來一如此無人性夫婦。不管怎樣,我還是愿意相信人性中的美好。向著美好努力!
@劉英杰:呼喚社會多一點正能量,讓社會少點冷漠多點善良。悼念天使女孩,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