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擺脫了學校“束縛”的孩子們終于可以瘋玩一場。然而,他們的安全也成了不少家長頭疼的事情。7月31日上午,記者在臨沂市骨科醫(yī)院了解到,進入7月份以來,因各種運動性受傷醫(yī)院治療的青少年有所增加,而其中因玩輪滑、滑板、蹦蹦床等意外骨折的占了不小的比重。
7月31日上午,在市區(qū)骨科醫(yī)院3樓的小兒骨科病房,年僅10歲的明明(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右腿從腳踝到膝蓋處纏滿了繃帶??吹阶o士過來,他的眼淚在眼圈里直打轉。值班護士見狀趕忙安慰:“不動就不疼,別哭。”
“一個月前就住進來了,滑輪滑摔傷了膝蓋。”值班護士告訴記者,7月初明明因玩輪滑時摔傷了右腿膝蓋,索性骨折并不嚴重,術后恢復得也比較好。
此時明明的父親正巧買飯回來,不停地說,孩子自己在家,家長一定要囑咐孩子注意安全。“孩子去年學過一段時間輪滑,今年放假也沒報什么輔導班,他喜歡就讓他自己在家里玩了。誰知道剛放假沒幾天就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這個暑假基本要在醫(yī)院里度過了。”明明的爸爸有些無奈。
環(huán)顧整個樓層,多數(shù)病房的床位已經“滿員”了,走廊里也有臨時加的病床。孩子的受傷部位多在四肢,有的肘部綁上了繃帶,有的則整條腿都打上了石膏。
骨科大夫董健告訴記者,進入暑假以來,因各種碰傷、骨折來住院的孩子增加了近20%。據(jù)粗略估計,7月份收治近百名受傷的青少年,多以骨外傷為主。
“孩子年紀小很多危險都意識不到,加上家長工作忙可能疏于教育,每年暑期的小患者都會比平時增加不少。”一名值班醫(yī)生說。
“受傷的各種情況都有。有自己拿刀時誤傷了手,有的孩子自己在家爬窗戶摔傷了,還有的是孩子年紀小,家長沒看好被車碰傷。”董健說。
董健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工作繁忙,對孩子也就管不了太多,對孩子安全意識的教育也不夠重視。而不少孩子又因年紀小,運動之前沒有做好準備,或保護措施不到位。
在假期受傷的孩子中,因玩滑板、輪滑時摔傷的占了很大比重。市區(qū)骨科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介紹,暑假期間,不少孩子出于興趣愛好報了輪滑班。而在自己練習時,沒有帶好防護工具,導致摔倒后發(fā)生骨折。“7月30日剛收治了一名16歲的孩子,因為玩滑板導致左腿骨折。”該醫(yī)生說。
7月31日上午11時許,在臨沂人民廣場,盡管室外的溫度已高達35度,但記者仍看到有幾個孩子在練習輪滑,個別孩子“輕裝上陣”,并未佩戴整套護具。
“當初買的時候倒是把防護工具都買了,但是夏天實在是太熱了就沒帶。我去年就學過輪滑了,小心點應該沒問題。”正在玩輪滑的劉鑫說。
蹦蹦床和車禍也是導致孩子意外受傷的因素。“這段時間以來,因為玩蹦蹦床從上面掉下來的孩子也不少。再有,近期因車禍來住院的孩子也有上升趨勢。”董健說。有些家長比較粗心,帶孩子在外面玩卻沒看好,導致發(fā)生意外。
暑期玩樂先要做好防護措施
“暑期是青少年受傷的頻發(fā)時期,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的監(jiān)管和看護。”董健說,孩子在游樂場玩耍時,一定要有家長的看護,遠離容易導致孩子受傷的項目。玩耍還要注意加強保護措施,孩子在玩輪滑、滑板時一定要帶上護膝等保護器具,防止孩子摔傷。在有條件時,教給孩子一些體育運動前的熱身運動,避免過度的體育運動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除了做好具體的防護措施,家長更要注重給孩子加強安全意識,多給孩子普及相關的安全知識。
另外,骨科醫(yī)生提醒,在戶外活動一旦發(fā)生骨折,也不要慌張也不要亂動,同時要學會急救,為醫(yī)生爭取一些時間。
“首先,開放性傷口的處理要及時恰當?shù)剡M行止血,如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并用干凈布包扎傷口,但是外露的骨折端不要推入傷口。其次,家長可在急救現(xiàn)場就地取材,如木棍、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醫(yī)生介紹說,固定器材的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jié)為準,如果找不到固定的硬物,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最后要及時送往醫(yī)院,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wěn),以減少傷員的疼痛。同時,注意傷患的保暖和適當?shù)幕顒印?rdquo;醫(yī)生說。
記者 英子 實習生 袁振鳳
(責任編輯: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