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岳大廟票價由40元成功上調為50元。據悉,調價方案能夠通過聽證會的法寶,就是為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漲價,與申報世遺掛起鉤來,似乎就順理成章得多。如果聞名遐邇的十大名樓通過申遺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文化傳承,公眾沒有理由不喝彩。但據記者采訪,十大名樓中有不少屬于近現代重建的假古董。一個景點一旦進入世遺行列,身價倍增。這樣的誘惑,確實會令申遺的初衷世俗化、功利化。而我們要看到申遺的背后,是成本難以控制的弊端。申遺熱必須要潑冷水!” 來源:解放日報
南京閱江樓"申遺"被指炒作 2001年才建成
“胡扯”“炒作”“自娛自樂”……南京閱江樓等全國十大名樓將共同“申遺”的消息經現代快報報道后,立刻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有網友說:“這個事情是搗糨糊,閱江樓才建了幾年啊,就想進世遺?”而國內的古建專家、文化遺產專家們也紛紛搖頭,一位專家直言,這種行為太輕佻,簡直是開國際玩笑;有的專家認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首先要符合國際游戲規(guī)則,前提是申報項目具有世界性意義和價值,至少是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閱江樓連文保單位都不是,拿什么去申遺?閱江樓、黃鶴樓等十大名樓要去申遺,明知沖不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還非要去做,這都是“利益”在作怪。
網友質疑
牽頭單位是否具有權威性?
對于全國十大名樓聯合申遺,有網友首先對牽頭單位的權威性提出了質疑。據了解,全國十大名樓申遺的牽頭單位是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yè)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會員是全國11座名樓,旨在探討名樓保護和挖掘名樓歷史文化,共同促進名樓旅游發(fā)展。“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yè)委員會其實是11座名樓組成的,會長、副會長等等基本是各大‘樓主’。每年的名樓年會,其實就是11座名樓的大聚會。”一位專家介紹說。
10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該委員會的會長鄒律姿,他說這個委員會成立得比較晚,于2004年才成立,掛在中國文物學會下,由民政部批準才成立的。目前成員單位確實才11個,不過未來希望全國的名樓都能夠加盟進來。至于網友們的質疑,鄒律姿說“下個月大家碰頭開會,其實就是聯合達成共識,前期的工作很多,不是馬上就要實現的。至于能否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還得看是否得到各個地方專家的認可,是否能夠得到地方的支持,能不能把文化資料收集整理研究做到位。”
專家指出致命傷
不少名樓是近些年重建新建的
早已喪失了原真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申遺項目規(guī)定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原真性和完整性。原真性包括了剛建成時的原狀,也包括現存事物狀況,還包括各個時期的痕跡。
申遺前提條件
古建、文物專家們認為,全國十大文化名樓申遺有致命傷,那就是不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申遺項目規(guī)定的前提條件:原真性。原真性包括了剛建成時的原狀,也包括現存事物狀況,還包括各個時期的痕跡。
然而,十大名樓中,大多數都是最近幾十年才重建的,人們今天見到的黃鶴樓,是上世紀80年代以清同治樓為藍本重建的,其建筑價值已大打折扣;滕王閣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繪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重建而成;南京的閱江樓則是到2001年才建成開放。并且不少名樓已是鋼筋混凝土建筑,早已失去了原真性。
不過,鄒律姿認為:“這些名樓都是各個地域文化的結晶,是各個城市的文化地標。歷史上沒有哪座樓可以上千年一直保留至今而不毀壞的,所有的樓閣都是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的,每建一次都是歷史文化的提升。”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學鷹從建筑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說,這十大文化名樓中的七八個他都去過,除了西安的鐘鼓樓、岳陽樓、天一閣等是“上了年紀”的外,其余的一些名樓就是古式建筑,連仿古(風)建筑都談不上。“我們考古學中有仿古器一說,通俗而言,就是用傳統(tǒng)材料(如陶瓷、青銅、鐵器、竹木等等),依據傳統(tǒng)工藝,做出與需要模仿時代器物相似的某一特定器物,可稱為仿古器。同理,仿古建筑是要利用傳統(tǒng)建筑材料、傳統(tǒng)的技藝做法,建成和特定時代某個或多個具體歷史建筑遺產一模一樣的建筑才是仿古建筑,但十大名樓中的一些都只能算古式建筑或古風建筑,連仿古建筑都談不上。”
周學鷹說,像閱江樓這樣的建筑,或許總體尚可,然而,從選址角度看,不太符合傳統(tǒng)風水學的一般要求。我們古人造樓或塔等較高的建筑,往往要建在離山頂還有一定距離的地方,那樣樓或塔就不會完全搶了山的風光,也就是樓是樓、山是山,互相凝望、互相提攜,相得益彰?,F在的閱江樓直接建在了山頂,事情有些做滿、做絕了。從樓(或塔)本身來看,閱江樓雖然華麗、變化豐富,但缺乏了古代樓(塔)的干凈、簡潔。我國古代的樓(塔)平面往往都是簡單的幾何形體(或方、或長方、或六角、八角、或圓等),尤其是往高處的塔更是如此,這是由于它們采用的材料(磚、木、石)決定的,不可能在高處懸挑太多,變化多端,因為砌體結構不是整體結構,傳統(tǒng)材料決定其結構是一塊一塊壘砌而成,即便有木榫卯,也是以破壞自身木構的強度為代價,也無法粘結為整體結構,做做小家具、高度低的建筑可以,造高塔就必須形體純凈了,如著名的應縣木塔、料敵塔等概莫能外,無法如同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的空間結構那樣渾然一體而到處懸挑。再看現在建起來的樓,過于花哨,不是土(磚、石)木結構,而是現代鋼筋混凝土的古式(風)建筑。
“世界文化遺產不是你想申報就會成功的,這樣的建筑去申遺讓中國的整個學術水平、形象都會大打折扣。國外的專家都是非常嚴謹的,這樣做會被人家看不起。”周學鷹說。
有些名樓根本就是假古董
世遺六大價值標準一條都夠不上
凡被推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在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須至少符合以下6大標準的一項:代表人類創(chuàng)造性天才的杰作;展示人類在一段時間里或在世界的一個文化區(qū)域內,對建筑或技術、不朽的藝術、城市規(guī)劃或景觀設計的價值觀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對現存或已經消失的人類文明或文化傳統(tǒng)構成典型的見證;構成可以展示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某一類型結構的最富有特色的例證,如建筑、建筑群或景觀;構成可以代表某一文化或多種文化的傳統(tǒng)人類住區(qū)或規(guī)劃的典型例證,而這類結構在不可逆轉的社會文化、經濟變動影響下已變得脆弱;與有著突出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生活傳統(tǒng)、觀念、信仰、藝術或文學作品有直接的或確實的關聯。
申遺的文化價值標準(責任編輯:周傳金)